
見“ 嫉惡如仇 ”。
“嫉惡若仇”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í è ruò chóu,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對壞人壞事如同對仇敵一樣憎恨,強調對邪惡的強烈排斥和痛恨。其含義與“嫉惡如仇”完全相同,二者為同義詞。
最早見于清代陳康祺的《郎潛紀聞》:“公一時忠憤激發,嫉惡若仇,容或偶為此語,揆其心術,仍不失為磊落光明。”。此外,《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也有類似用法:“忠果正直,志懷霜雪;見善若驚,嫉惡若雠。”。
“嫉惡若仇”通過比喻手法,生動刻畫了憎惡邪惡的鮮明态度,常用于褒揚正直、愛憎分明的品格。其用法靈活,兼具文學性和口語化表達。
《嫉惡若仇》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惡勢力或壞行為感到非常憤怒和憎恨,像對待仇敵一樣。表示對邪惡行為的極度反感和痛恨。
《嫉惡若仇》的拆分部首是“女”和“心”,筆畫數為16畫。
《嫉惡若仇》一詞最早出現在《管子·牧民》一章中,後來成為了一個經典成語。
在繁體字中,嫉惡若仇的寫法是「嫉惡如仇」。
在古代漢字中,嫉惡若仇的寫法和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他對犯罪分子嫉惡若仇,立志要将他們繩之以法。
這個英勇的警察對不法分子嫉惡若仇,決心要鏟除社會的惡勢力。
1. 嫉惡:痛恨邪惡行為或勢力。
2. 如仇:像對待仇敵一樣地對待。
3. 仇人:互相有深仇大恨的人。
4. 惡勢力:指邪惡的力量或勢力。
5. 痛恨:極度憎恨和憤怒。
1. 憎惡:十分厭惡和痛恨。
2. 憎恨:極度讨厭和痛恨。
3. 忿恨:憤怒和憎惡。
1. 寬容:在理解和原諒他人的過錯時給予寬大。
2. 寬恕:不計前嫌地原諒他人的過錯。
3. 寬厚:寬容大度,不計較小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