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繩的意思、蹈繩的詳細解釋
蹈繩的解釋
遵守規矩。 漢 王充 《論衡·狀留》:“遵禮蹈繩,修身守節。” 明 湯顯祖 《新建汀州府儒學記》:“故 宋 之君子醇正詳雅,履規蹈繩。”
詞語分解
- 蹈的解釋 蹈 ǎ 踐踏,踩:蹈襲(走别人走過的老路,沿用前人舊例)。蹈節(信守節操)。蹈海(跳到海裡 * )。赴湯蹈火。循規蹈矩。 跳動:舞蹈。手舞足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 繩的解釋 繩 (繩) é 用兩股以上的棉麻纖維或棕草等擰成的條狀物:繩子。繩索。纜繩。繩梯。繩操。繩伎(.雜技中的走繩;.舊時指走繩的女藝人)。繩鋸木斷(喻力量雖小,隻要堅持不懈,就能做出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網絡擴展解釋
“蹈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蹈繩”意為遵守規矩,強調行為上嚴格遵循既定準則或禮法。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文獻出處與例句
-
漢代王充《論衡·狀留》:
“遵禮蹈繩,修身守節。”
此句形容人依循禮法、自我約束以保持節操。
-
明代湯顯祖《新建汀州府儒學記》:
“故宋之君子醇正詳雅,履規蹈繩。”
指宋代文人品行端正,恪守規範。
用法與語境
- 詞性:動詞,常與“遵禮”“履規”等詞搭配,強調對傳統或道德的遵從。
- 近義詞:循規蹈矩、恪守成規。
- 反義詞:離經叛道、恣意妄為。
“蹈繩”是古典漢語中表達“遵守規矩”的書面用語,通過文獻例句可見其多用于描述品德修養或社會規範。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蹈繩》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詞彙。它的意思是“跳繩”。下面是關于《蹈繩》的其他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蹈》的拆分部首為“足”,它表示與腳有關的意思。
- 《繩》的拆分部首為“纟”,它表示與繩子、線等有關的意思。
來源:
《蹈繩》一詞來源于漢語,它的字面意思是“跳繩”。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 《蹈繩》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 《蹈繩》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相同。
例句:
1. 她每天都喜歡蹈繩來保持身體健康。
2. 我曾經在學校的比賽上取得了蹈繩的冠軍。
組詞:
與《蹈繩》相關的組詞有:跳繩、繩藝、繩索、繩命等。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跳索、跳線、繩終等。
反義詞:
反義詞可以是:不跳繩。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