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繩的意思、蹈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繩的解釋

遵守規矩。 漢 王充 《論衡·狀留》:“遵禮蹈繩,修身守節。” 明 湯顯祖 《新建汀州府儒學記》:“故 宋 之君子醇正詳雅,履規蹈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蹈繩

釋義:指遵循法度、規矩,行為正直嚴謹。原指行走于繩索之上,需保持平衡與謹慎,後引申為恪守規範、不逾矩的處世态度。

詳細解析

  1. 字義溯源

    • 蹈:本義為踩踏、遵循,如“循規蹈矩”;
    • 繩:指繩索,引申為準則、法度(如“繩墨”代木工畫直線的工具,比喻标準)。

      合成詞“蹈繩”即“如履繩索般謹慎守法”,強調行為需符合規範。

  2. 古籍例證

    戰國《荀子·儒效》載:“行繩墨而不頗”,後演化為“蹈繩”一詞,形容君子言行正直,如行走于繩上需持中守正。來源:《荀子》(中華書局點校本)。

  3. 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釋為:“踐履繩墨。比喻正直而守法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蹈”字條目)。

  4. 文化内涵

    古代“繩”象征社會倫理與法律準繩,“蹈繩”體現儒家“克己複禮”的思想,要求個體以自律維護秩序,如《禮記》所言“禮者,天地之序也”。

現代用法

今多用于形容人恪守原則、作風端正,常見于評價品行或學術規範,如:“其治學蹈繩,一絲不苟。”

同義詞:循規蹈矩、守正不阿

反義詞:離經叛道、恣意妄為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蹈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蹈繩”意為遵守規矩,強調行為上嚴格遵循既定準則或禮法。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使用較少。


文獻出處與例句

  1. 漢代王充《論衡·狀留》:
    “遵禮蹈繩,修身守節。”
    此句形容人依循禮法、自我約束以保持節操。

  2. 明代湯顯祖《新建汀州府儒學記》:
    “故宋之君子醇正詳雅,履規蹈繩。”
    指宋代文人品行端正,恪守規範。


用法與語境


“蹈繩”是古典漢語中表達“遵守規矩”的書面用語,通過文獻例句可見其多用于描述品德修養或社會規範。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雪雪保人邊黎編室栟柑豳籥菜油差量常課崇鼎辭書湊巧丹鳳阙地境東壁餘光奉齋憤恨紛至沓來寒釭韓獹好事多悭很觸後陣悔婚胡麻油岬角結發浄福兢兢乾乾鲸力近友侃快狂颠連杯鍊砂淩侮六衢祿賜忙中有失木椌拈相棚棧蓬轉憑應批罴乾辣辣清省白浄觞賓生生化化沈魂手眼熟面孔鼠齧腸説鬭同功綿橦華橦棚違離文冊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