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離絶的意思、離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離絶的解釋

1.分離斷絕﹔離開。2.猶懸殊。

詳細解釋

1.分離斷絕;離開。《詩·邶風·谷風序》:“《谷風》,刺夫婦失道也。 衛 人化其上,淫於新婚,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 宋 司馬光 《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離絶。”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和州志藝文書序例》:“今欲括囊諸體,斷為史部,於是儀注不入禮經,職官不通六典,謨誥離絶《尚書》,史評分途諸子。”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這離絕了交換關系利害關系的愛,便是人倫的索子,便是所謂‘綱’。”

2.猶懸殊。 康有為 《大同書》庚部第二章:“機器之在今百年,不過萌芽耳,而貧富之離絶如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離絶(lí jué)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離”和“絶”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徹底分離或斷絕關系,強調事物或情感聯繫的完全隔斷。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離”的本義

    指分離、分開,如《說文解字》釋“離”為“黃倉庚也”,後引申為“分”“散”,如“離别”“離散”。

  2. “絶”的本義

    原指絲線斷絕(《說文》:“斷絲也”),引申為“截斷”“隔絕”,如“斷絕”“絶交”。

  3. 複合詞“離絶”

    融合二者含義,表示徹底分離、完全隔斷,常用于描述關系、情感或狀态的終結,隱含不可挽回之意。例如:

    “與塵世離絶” —— 指完全脫離世俗牽絆。

    “恩義離絶” —— 指情感紐帶徹底斷裂。


二、用法與語境


三、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定義:“離絶”為“分離斷絕”,引《後漢書》例證(卷四十六)。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徹底分離,不相往來”,強調其決絕性。

  3. 語言學研究

    王力《古漢語字典》指出,“離”“絶”連用強化了“不可逆的終結”語義。


“離絶”是一個承載強烈決斷色彩的文言詞彙,適用于表達關系、情感或狀态的徹底終結,其權威釋義可參考經典漢語辭書及語言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離絶”(簡體為“離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分離、隔絕,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分離斷絕
    指人與人、事物之間的徹底分開或斷絕聯繫。例如:

    “兄弟,天之所生,譬如手足,不可離絶。”(出自司馬光《禮部尚書張公墓志銘》)
    “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出自《詩經·邶風·谷風序》)

  2. 隔絕
    強調與外界完全斷開聯繫的狀态,如“與世離絶”。


二、引申與特殊用法

  1. 懸殊(特定語境)
    在近代文獻中,曾被用于形容差距極大,如康有為《大同書》中“貧富之離絶如此”,指貧富差異懸殊。

  2. 倫理關系中的斷絕
    魯迅在讨論人倫關系時,提到“離絕了交換關系利害關系的愛”,強調純粹情感紐帶的斷裂。


三、例句參考


四、總結

“離絕”多用于描述物理或情感上的徹底分離,既可指具體關系的斷絕(如家庭、兄弟),也可引申為抽象差異的懸殊。其用法在古典文獻中較為常見,現代漢語中多保留“隔絕”之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詩經》、司馬光著作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皚雪案堵如故骜傑襃彈薄膜辨斷倡引闡鼃騁肆奠馔雕華耳背風裁改善怪誣光采奪目函電後底隳心壺子兼覽博照澗槃檢着技樂今蟬蛻殻精詣雞鹜即席發言曠懷立等六将軍蔍苴路中眉痕媒糵面創衊染偏照剽裂披肩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千依萬順全日制攘畧入市商陸魫燈牲歃聲聲口口神木愣吞奢太睡覺鼠偷太真榻位鐵甲車停辍童稂仙詩邂逅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