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司空的意思、國司空的詳細解釋
國司空的解釋
戰國 時 秦 官名。《商君書·境内》:“其攻城圍邑也。國司空訾其城之廣厚之數,國尉分地,以徒校分積尺而攻之。” 高亨 注:“ 朱 ( 朱師轍 )又説:‘國司空, 秦 官名。’或説:‘訾,量也。’按,國司空掌工事,訾是丈量。”
詞語分解
- 國的解釋 國 (國) ó 有土地、人民、主權的政體(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國家。國土。國體(a.國家的性質;b.國家的體面)。國號。國度(指國家)。國策。國情。國法。國力。國防。國威。國寶(a.國家的寶物;
- 司空的解釋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長官 ∶姓詳細解釋.官名。相傳 少昊 時所置, 周 為六卿之一,即冬官大司空,掌管工程。 漢 改禦史大夫為大司空,與大司馬、大司徒并列為三公,後去大字為司空,曆代
專業解析
國司空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屬于中央重要行政職官,主要職能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秦漢時期設立的中央官職,位列九卿之一,主管國家工程營造、刑徒管理及水土治理事務。其職權涵蓋:
- 工程督造:主持宮殿、陵墓、道路等國家級工程建設(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
- 刑徒監管:管理服勞役的罪犯,調配勞動力參與工程(《漢書·百官公卿表》載:"司空,掌水土事……凡囚徒之事皆屬焉")。
- 水利治理:統籌水利設施修建與防洪工程(如《後漢書·百官志》記"司空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
二、曆史沿革
- 起源:西周已設"司空"一職,位列三公,主管土木工程(《周禮·冬官考工記》)。
- 秦漢定制:秦統一後沿置,漢成帝時改稱"大司空",東漢并入司徒職權(《通典·職官二》)。
- 職能演變:隋唐後演變為工部尚書,不再保留原官名(《文獻通考·職官考》)。
三、典籍依據
釋義綜合以下權威文獻: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國司空,秦漢官名,掌工程刑徒。"
-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司空為九卿之一,主土木營建及罪徒勞役。"
-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蒙恬曾任司空,督修長城。
- 《漢書·百官公卿表》:詳述西漢司空職權範圍。
說明:因"國司空"為曆史專有名詞,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多援引古籍,本文未提供網頁鍊接,所有引用均标注典籍名稱及内容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國司空”是戰國時期秦國的官職稱謂,主要職責涉及土木工程、軍事工事測量等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國司空”一詞由“國”(國家)、“司”(掌管)、“空”(通“工”,指工程)三字構成,字面含義為“國家工程主管”。該官職最早見于《商君書·境内》,記載其在攻城戰中負責測量城牆尺寸、分配工程任務()。
二、具體職責
- 工程測量與規劃
在軍事行動中,國司空需“訾其城之廣厚之數”(測算敵方城牆的寬度與厚度),為國尉分配作戰區域提供數據支持()。
- 土木工程管理
主管國家土木建設,包括城池修築、水利工程等,類似後世工部的職能()。
三、曆史背景
- 起源:戰國時期秦國設立,屬中央重要官職,體現秦國重視軍事與工程結合的治國策略()。
- 演變:秦漢時期“司空”職能擴展,漢代司空位列三公,掌水土工程、法律監督等,但“國司空”作為特定曆史階段的官職,未延續至後世()。
四、相關文獻
主要記載于《商君書·境内》,後世學者如高亨、朱師轍等對其職能進行過考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司空”在不同朝代的職能變化,可參考《周禮》《漢書》等典籍,或查閱中的曆史梳理。
别人正在浏覽...
百羅筚門閨窬禀命髀石不上台面谄巧打快通拳發刻凡臆廢置高人雅士貫一裹腹海汊合成革鶴信花蘤歡友活剝生吞火稻假息節旄鲸鳄局碎可疑摳摳搜搜曠觀擂石棱銳梨萌賃舂辘軸毛筆眇生鳴鼓吹角槃基骈行青泥信清霄秦筝邛筰凄悒曲調宂曼少雛聖奧生榮亡哀蜃灰詩啓樹敵水害四輔速咎索瘢所化貪肆頽隴無梁綫披兒缬衣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