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貫于某一個基本觀念。語本《論語·裡仁》:“吾道一以貫之。” 楊伯峻 注:“貫,貫穿,統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然則博聞為饋貧之糧,貫一為拯亂之藥。” 唐 楊炯 《<王勃集>序》:“仰貫一以知歸,希體二而緻遠。” 明 湯顯祖 《<蜀大藏經>序》:“象帝摽玄竅之觀,似已涉其空實; 素王 開貫一之宗,亦未消其所能。”
“貫一”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詳細解釋:
“貫一”指統貫于一個核心觀念或原則,強調始終如一的堅持。該詞源于《論語·裡仁》中孔子所言“吾道一以貫之”,楊伯峻注釋“貫”為“貫穿、統貫”。例如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貫一為拯亂之藥”,即用核心思想統攝複雜内容。
現代語境中,“貫一”發展為成語,表示貫徹始終、堅定不移,常用于描述對信念、原則或行動的堅持。例如:“他在科研工作中貫一嚴謹态度,最終取得突破。”
唐代楊炯《<王勃集>序》中“仰貫一以知歸”,明代湯顯祖也以此詞表達對經典的尊崇。
以上内容綜合了《論語》原典、文學理論及現代語義演變,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文心雕龍研究等來源。
《貫一》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貫徹始終,一直不變。
《貫一》的部首是貫,筆畫數為貫(7畫)和一(1畫)。
《貫一》是由貫和一兩個字組成的,貫的本義是穿過,貫徹;一是表示單個的數詞。結合在一起,代表着持續不變、貫徹始終的意思。
繁體字《貫一》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貫一的寫法沒有太大差異。因為漢字的演變中,貫一的形狀和意義并未發生較大改變。
1. 隻有貫一努力,我們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目标。
2. 他一直貫一地堅持着自己的信念,這值得我們學習。
3. 貫一精神是成功的關鍵,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持下去。
貫徹、貫通、貫穿、一心一意、一往無前、始終如一
始終如一、恒心不變、堅定不移
三心二意、搖擺不定、猶豫不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