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擂石的意思、擂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擂石的解釋

從高處推下撞壓敵人的石頭。 吳先恩 《難忘的歲月·黃安失敗》:“敵人一來,我們就堅守城樓,架起 太平天囯 時代的 * ,用罐子裝上石灰,設上滾木、擂石,跟反革命搏鬥。”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擂石”是古代戰争中用于防禦的武器,指從高處推下或投擲以攻擊敵人的石塊。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擂石(拼音:lèi shí)是古代守城或守關時使用的防禦工具,通常将石塊從城牆、山崖等高處以滾落或投擲的方式攻擊敵方,利用重力增強殺傷力。

  2. 曆史應用場景
    多見于冷兵器時代的攻防戰,常與“滾木”“石灰罐”等配合使用。例如吳先恩在《難忘的歲月·黃安失敗》中描述,守城方通過架設土炮、滾木、擂石等抵禦敵人進攻。

  3. 延伸說明

    • 字形與發音:“擂”字本義為敲擊或研磨,此處讀作“lèi”,強調向下投擲的動作;
    • 戰術作用:通過物理撞擊破壞敵方陣型或攻城器械,尤其適用于狹窄地形(如山谷、城門口)。
  4. 注意争議點
    部分資料(如)提到“擂石”有比喻“試煉環境”的引申義,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主流解釋仍以軍事用途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役中的使用案例,可參考《漢書·司馬相如傳》《新唐書·李光弼傳》等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擂石》的意思

《擂石》(lèi shí)是一個中文詞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它的字面意思是“用石頭來擂打”。在具體語境中,它可以表示用石頭或者類似的工具來敲打或擊打某樣東西,通常用于形容極端堅硬或堅固的物體。

《擂石》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擂石》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手(扌)和石(石)。它的總筆畫數為16筆(手部5筆,石部11筆)。

《擂石》的來源

《擂石》一詞在漢語詞彙中具有悠久的曆史。它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贈匏瓜》一篇中。“擂瓜以擂石,其味亦已。”在這裡,“擂石”被用來形容擂碎瓜果的過程,後來逐漸被引申為形容極度堅硬的物體。

《擂石》的繁體

《擂石》的繁體字是「擂石」。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擂石》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檑埶」。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擂石》的例句

1. 他們用擂石砸開了堅固的門鎖。

2. 這塊擂石能夠抵擋住任何破壞。

《擂石》的組詞

組詞示例:擂台、擂台賽、擂鼓、擂茶。

《擂石》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敲擊、砸擊。

反義詞:柔軟、脆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