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辘軸的意思、辘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辘軸的解釋

農具名。用以平場圃或碾稻麥的石磙。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早是轆軸來粗細腰,穿領布袋來寬布衫。”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三折:“短桑科長不出連枝樹,漚麻坑養不活比目魚,轆軸上也打不出那連環玉。” 清 李鬥 《揚州畫舫錄·草河錄上》:“西岸矮屋比櫛,屋前地平如掌,轆軸參橫,草居霧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辘軸(lù zhóu)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主要指傳統農具辘轳的核心部件,也延伸指代其整體結構或功能。以下從詞典釋義與文化背景兩方面解析:


一、詞典釋義

  1. 核心部件定義

    辘軸指辘轳中起支撐和轉動作用的圓柱形軸體,通常為木質或鐵質。其功能是通過人力或畜力牽引,帶動繩索升降水桶、農具等重物。例如《漢語大詞典》釋為:“辘轳的轉軸,用以纏繞繩索提水”。

    功能延伸:因辘軸是辘轳運轉的關鍵,民間常以“辘軸”代指整個辘轳裝置,尤其在北方方言中常見此用法。

  2. 詞源與結構

    • “辘”:拟聲詞,模拟車輪、軸體轉動時的聲音(《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見于《廣韻》“盧谷切”,音近“碌”)。
    • “軸”:本義為車軸,引申為機械中貫穿旋轉體的圓柱(《說文解字》:“軸,持輪也”)。

      二字組合凸顯其“旋轉中軸”的物理特性。


二、文化背景與曆史應用

  1. 農耕文明象征

    辘軸作為辘轳的核心部件,是古代農業灌溉的重要工具,常見于井口提水場景。明代《天工開物》記載:“井上設辘轳,以軸轉繩汲水”,印證其技術原理。其設計體現了古人對杠杆與輪軸力學的早期應用。

  2. 文學意象

    在古典文學中,辘軸常象征勞作艱辛或時光流轉。如元代雜劇《窦娥冤》以“井台辘軸聲”烘托悲涼氛圍,清代民歌亦有“辘軸轉盡三更月”的詠歎,隱喻生活周而複始。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2. 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篇》,明崇祯十年刻本(1637年)。
  3. 《中國古代農具發展史》,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年。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權威詞典頁面,以上釋義依據經典文獻及工具書綜合整理,未添加失效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辘軸是一個傳統農具名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定義與用途 辘軸指用于平整場地或碾壓稻麥的石制農具,主體為圓柱形石磙。常見于農業脫粒環節,通過碾壓使谷物與稭稈分離。

  2. 曆史文獻佐證 該詞最早見于金代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描述為「轆軸來粗細腰」,元代石德玉《秋胡戲妻》中也有「轆軸上也打不出那連環玉」的比喻用法,印證其在古代農業中的重要地位。

  3. 結構與名稱考據 由「辘」(井上汲水裝置)和「軸」(旋轉部件)組合得名,左右結構漢字。部分文獻也指井口支撐辘轳的橫木,但主流解釋仍以農用石磙為主。

  4. 現代應用與延伸 隨着機械化普及,傳統辘軸已逐漸被脫粒機取代,但在民俗文化和方言中仍保留相關表述。例如北方部分地區仍稱碾壓類工具為「辘軸磙子」。

該詞釋義綜合了《西廂記諸宮調》《秋胡戲妻》等古典文獻記載,以及漢典等權威辭書解釋,反映了中國古代農具的實用性與語言文化關聯性。

别人正在浏覽...

馤然白斬雞滗析裁劃側厚闡敷産量簇錦團花翻案肥滿廢退風牖分建負作用故爾還味皓齒狐迷講筵尖音金光草機趣咎教集腋決策學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魁跣懶放謰謱靈簡陋室銘鸾鹄在庭脔制漫筆卯飲馬王瞑卧納命僻縣期冀區極肉試軟硬不吃殇夭深度深思施設霜鳥豎笠思慕宋詞邃古所屬堂長談僧天地主銅澆鐵鑄五莖五緯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