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禀命的意思、禀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禀命的解釋

(1).奉行命令;接受命令。《左傳·闵公二年》:“師在制命而已,稟命則不威。”《舊唐書·德宗紀上》:“至是 田悅 初稟命, 劉文喜 殄除,羣兇震懼。”《元朝秘史》卷九:“凡那裡百姓事務,皆禀命於你,違了的就處治者。”

(2).指受之于天的命運或體性。 漢 王充 《論衡·氣壽》:“凡人稟命有二品:一曰所當觸值之命,二曰強弱壽夭之命。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 宋 梅堯臣 《冬至感懷》詩:“稟命異草木,彼将漸勾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禀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ǐng mìng,其含義可從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接受并執行命令
    指奉行上級或權威的指令,常見于古代軍事或行政語境。例如《左傳·闵公二年》提到“師在制命而已,禀命則不威”,強調軍隊需自主決策,若事事請示反失威嚴。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将領遵循皇命或上級指示的行為。

  2. 承受命運或天性
    指人與生俱來的命運或體性,帶有哲學色彩。如漢代王充《論衡·氣壽》中提出“禀命有二品”,将命運分為“觸值之命”(遭遇意外)和“強弱壽夭之命”(先天體質)。
    使用場景:多用于讨論宿命論或個體生命軌迹的不可抗性。


二、延伸與文獻引用


三、總結

“禀命”既強調對權威指令的服從,也隱含對命運安排的接受,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論衡》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禀命(bǐng mìng)是一個漢語詞彙,意為接受命令或命運安排。禀命的部首是示(礻)和口(辶),總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制度,表示對上級的尊重和服從。在繁體字中,禀命的寫法是「稟命」。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禀命的寫法類似于「添加使命」。例如:「奉君之命,出使他國」。禀命可以搭配其他詞彙組成新的詞語,如「禀命書」(用來向上級報告服從命令的文章),「禀命者」(指接受和執行命令的人)。禀命的近義詞包括「接受命令」、「遵從命令」,反義詞可以是「違抗命令」或「拒絕命令」。希望以上内容符合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