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羞的意思、包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羞的解釋

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孔穎達 疏:“位不當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陸龜蒙 《寒泉子對秦惠王》:“大王出則奪氣,入則包羞。” 明 劉基 《題扇面牡丹花》詩:“舞罷春風卻回首,六宮紅粉總包羞。” 梁啟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 漢高 蚤年最惡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棄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孫通 、 陸賈 等深自貶抑,包羞忍垢以從之。”

庖馐。謂廚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雲内帥賈君》詩:“杞梓容山木,包羞薦沼芼。”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羞”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承受羞辱”或“隱忍恥辱”,常用于描述個體在特定境遇下對屈辱的包容與忍耐。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該詞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本義溯源

    “包”取“包容、承受”之義,“羞”指“羞辱、恥辱”,組合後指被動接受或主動隱忍外界施加的羞恥感。此義項最早見于《周易·否卦》:“包羞,位不當也”,形容人處于不適宜的地位時被迫含辱自處的狀态。

  2. 詞義演變

    唐宋詩詞中,“包羞”逐漸衍生出“因自身行為不當而産生羞愧”的引申義。如杜牧《題烏江亭》名句“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強調主動承擔失敗後的羞恥感并以忍耐為美德。

  3. 近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含文學修辭色彩。例如描述曆史人物“包羞納辱以存社稷”,或批評“包羞谄媚喪失氣節”等道德評判場景。

需特别說明的是,“包羞”與“含羞”存在語義差異:前者強調對屈辱的被動承受或策略性隱忍,後者側重因羞澀而産生的自然情緒反應。此辨析可參考《古代漢語近義詞辨析》中“羞”類詞條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包羞”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現綜合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指忍受羞辱,尤其因自身處境或行為不當而被迫承受難堪。該詞由“包”(承受、包含)和“羞”(羞愧、恥辱)組成,強調被動或無奈地接受羞辱()。

  2. 出處與背景
    源自《周易·否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當也。’” 意為因所處地位或立場不當(“位不當”)而招緻羞辱()。

二、使用場景與引申

三、文化内涵

“包羞”不僅體現對羞辱的被動承受,更暗含對“位置不當”的反思,常用于警示為人處世需審時度勢,避免因德不配位或言行逾矩而自取其辱()。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詩詞用例,可查閱《周易》注釋或唐代至明代相關文集。

别人正在浏覽...

拜井犇湊表忠觀測探脣舌耽驚受怕丹鑰導火線調疾舵機廢格妃耦風勵浮縣绠短絕泉歸軸孤注含頳皓簳毀龀譏短岌岌不可終日祲尋九頭獅子量分陋氓面繳苗牀木彊攆出黏空拈團兒徘徊觀望判自破陷蒲類海鋪騰謙泰竊伏汽化器泉源戎馬生郊善會神骥飾賈失入守法霜英束手就禽螳蜋奮臂天吳同升鼍風魚玩弄嗢嗢微月甕器蓊蔚小料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