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井的意思、拜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井的解釋

《後漢書·耿恭傳》:“ 匈奴 復來攻 恭 。 恭 募先登數千人直馳之,胡騎散走, 匈奴 遂於城下擁絶澗水。 恭 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馬糞汁而飲之。 恭 仰歎曰:‘聞昔貳師将軍拔佩刀刺山,飛泉湧出;今 漢 德神明,豈有窮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為吏士禱。有頃,水泉奔出。”後遂用以為典實。 唐 駱賓王 《久戍邊城有懷京邑》詩:“拜井開 疏勒 ,鳴桴動 密須 。” 五代 李翰 《蒙求》詩:“ 戴封 積薪, 耿恭 拜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井”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東漢名将耿恭的事迹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典故來源

據《後漢書·耿恭傳》記載():

東漢時期,耿恭駐守疏勒城遭匈奴圍困,城中水源被截斷。耿恭帶将士掘井十五丈仍不見水,遂整理衣冠向井跪拜祈禱,最終泉水噴湧而出,解救了全軍。這一事件成為“拜井”的典故來源。

二、詞義解析

  1. 本義:指向井跪拜祈求水源的行為
  2. 引申義:
    • 表達絕境中誠心祈求的信念
    • 象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毅力
    • 後也用于贊美忠勇将領的典故

三、文學應用

該典故常見于古代詩文:

四、辨析說明

需注意與部分網絡資料(如提到的“神話井神崇拜”)的區别:權威史料明确記載該詞源于耿恭的曆史事件,而非神話傳說。

這一典故展現了中華文化中“至誠感天”的精神内核,成為逆境中堅守信念的象征性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井(bài jǐng)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 拜:表示敬意、禮儀,向某人或某事物表示崇敬、感激之情。 井:指深穴供人取水的人工或自然設施,源自漢字的原義。 拜井一詞的拆分部首為扌(手部)和丩(厶的變體,表示動作),共5個筆畫。 拜井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拜”和“井”兩個字合并而來。拜表示對某人或某事物的敬意和崇拜,井則是指取水的設施或地點。 在繁體字中,拜井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沒有明顯差異。 古時的漢字寫法中,拜通常用作祭祀行為,井則用于表示從井中取水這一動作。拜井可能指古代人民進行祭祀活動時向井中傾倒供品或祭祀者向井中行禮的動作。 例句: 1. 他每天早上都會在拜井之後才開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2. 村民們在井口周圍擺放供品,向拜井活動緻敬。 拜井的相關詞彙: 組詞:井底之蛙、井然有序、井内、拜天宮 近義詞:敬拜、仰慕、崇敬 反義詞:輕視、蔑視、不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