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廢格的意思、廢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廢格的解釋

見“ 廢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廢格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廢棄法式”或“抗拒命令”,具有法律與制度層面的否定意義。從字源分析,“廢”指廢止、棄置,“格”在古漢語中既有法式、條例之義(如《禮記》中“言有物而行有格”),又可作動詞表示抗拒(如《史記》中“廢格沮事”)。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描述對律令的違抗行為。

在具體文獻用例中,《史記·平準書》記載“廢格沮诽,窮治之獄”,司馬貞索隱引如淳注:“廢格天子之命不行曰廢格”,此處特指官吏故意擱置帝王诏令的行為,屬漢代渎職罪名之一。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進一步闡釋:“凡格鬥、格拒字皆當從手,廢格謂廢閣不行”,強調其阻撓執行的本質。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作為曆史詞彙存在,但在法學研究中仍被用來描述古代法律制度,如《中國法制史》中常引《漢書·食貨志》“吏坐廢格沮事者”的記載,用以說明漢代對行政不作為的懲戒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廢格”作為法律術語在現代司法體系已不具實際效力,但在研究秦漢律令體系時仍具重要學術價值。

主要參考資料:

  1. 中華書局《史記》三家注本
  2.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清嘉慶刊本
  3.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中國法制史》2019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廢格”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區分:

  1. 古代法律術語
    指臣民阻止或不執行皇帝诏令的行為,屬嚴重罪名,刑罰極重。如《漢書·吳王濞傳》記載:“敢有議诏及不如诏者,皆腰斬。”該用法強調對皇權的違抗,常見于漢代文獻。

  2. 現代文書規範含義
    指文書、證件因格式不符合規定而被廢棄或作廢。例如合同因缺少必要條款導緻無效,或公文因格式錯誤被退回。此用法強調格式合規的重要性。

補充說明

建議在實際應用中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古柏白墳霸權庳廬財經猜虞澄明丞轄陳魚吃苦頭慈容聰明智能單憂極瘁倒産電視轉播車弟弟方軌返悔風乾關鐍衡枙環周麾棨護炕降挹踐土僭違浸益進祝冷冷臨下藜烝隆陰馬衣能言善辯旁推烹調被發左衽灊皖髚袖奇材輕渺侵與欽悅穹穹厚厚起繇群島山觀山驢王什伍東西霜榦雙龜私着桐膏文儒賢範綫形動物骁碁洗臉盆熙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