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潔淨的竹竿。 唐 仲子陵 《清簟賦》:“ 吳 谿赤剛, 楚 澤寒竹;皓簳冰截,素膚縞裂;斷此枝間,略知溝節。”
“皓簳”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可能源于不同典籍或語境差異:
月光明亮下的竹籃(解釋)
潔淨的竹竿或箭杆(解釋)
補充說明:
《皓簳》是一個具有深厚含義的詞語,它指的是明亮而潔白的月光。形容月光潔白明亮,像簳一樣擴散開來。
《皓簳》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皀”是“白”的意思,是一個表示“色彩”或“光亮”的部首;“⺮”是“竹”的意思,屬于“植物”類的部首。
根據它的部首,可以将《皓簳》的筆畫拆分為10筆。
《皓簳》一詞最早出現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他用“皓簳簾幕卷珠筝”來形容月光下的美麗景象。
《皓簳》的繁體字為「皓簳」。
在古代漢字中,《皓簳》的寫法可能與現代寫法稍有不同。由于文字的演變,古代的寫法可能包含有更多的筆劃或者形狀上的差別。
1. 月兒輕輕地爬上雲梯,撒下了一片皓簳。
2. 靜夜無風,庭院中灑滿了皓簳,照亮了整個晚上。
1. 皓月:明亮的月亮。
2. 皎白:亮得像月光一樣潔白。
3. 簳簾:用穿孔的竹篾編織的簾子。
明月、圓月、光明
昏暗、黑暗、陰雲遮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