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甕器的意思、甕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甕器的解釋

亦作“甕器”。甕類容器。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絞訖,著甕器中,以布蓋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甕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延續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陶土燒制的大型容器。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由"甕"與"器"兩個語素構成:"甕"特指陶制貯物器,其特征為小口、大腹、平底;"器"則泛指各類器皿。在器物分類體系中,甕器主要指用于儲藏的陶制容器,常見于古代糧食貯存、酒漿發酵等生産生活場景。

從器物形制演變角度考察,《考工記疏證》記載周代已有标準化的"甕"制作規範,其容量規格與使用場景存在對應關系。漢代《說文解字》将"甕"歸入瓦部,強調其陶土材質的根本屬性。這類器皿因具有密封性好、容量大的特點,在古代倉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陝西半坡遺址出土的仰韶文化陶甕印證了其在新石器時代已廣泛應用。

在語言學層面,"甕器"常作為類屬概念使用,如《齊民要術》記載的"作酢法"中多次提及"置甕器中密封"的工藝要求,表明該詞在專業領域具有術語性質。需要注意的是,現代漢語中"甕"已發展出比喻用法(如"甕中捉鼈"),但"甕器"仍保持其本義,多用于考古學、農史研究等專業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甕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陶制的甕類容器。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甕器(拼音:wèng qì)指用陶土燒制的甕類容器,主要用于盛放水、酒、食物等物品。其名稱源于“甕”,即腹部較大的圓形容器,常見于古代日常生活和農業活動中。

文獻與用例

  1. 曆史記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紅藍花栀子》中提到“絞訖,著甕器中,以布蓋上”,說明甕器在古代用于加工或儲存物品。
  2. 材質與用途:甕器多為陶制(少數為石器),具有較大的容量,常用于儲存液體或固體(如酒、水、糧食等)。

補充說明

注意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齊民要術》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幫閑鑽懶編掜鼈珠補偏救弊補帖蟾盤船橋春官試春醴大朞登遐典庫定冠詞芳辰飛伏風行草偃風和日美供帳歸嗣化洪歡伯晃晃悠悠黃能幻杳見報嘉願進善懲奸開齋節匡宋款叙柳三變鳴盜冥慶飄虀平巾皮子面器愛強名騎竹馬桑白皮三寫易字三星撒頑舍身崖十角收兌順考思想家四益條兒糖望緊亡軍陷鋒小豆霞文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