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他物所擊。《墨子·節用中》:“劍,為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 王煥镳 注:“旁,旁的。句意:它物擊劍,劍不會折斷。”
(2).從側面襲擊。《宋史·吳玠傳》:“敵稍卻,則以奇兵旁擊,絶其糧道。”
“旁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被他物所擊
指物體被其他事物間接或意外擊中。例如《墨子·節用中》提到劍的特性時,稱其“旁擊而不折”,即劍被其他物體擊打時不易折斷。
從側面襲擊
多用于軍事或策略場景,指避開正面交鋒,通過側翼或迂回方式攻擊敵人。如《宋史·吳玠傳》中記載的戰術:“敵稍卻,則以奇兵旁擊,絕其糧道”。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墨子》及《宋史》相關原文。
《旁擊》是一個形容詞,意指在旁邊出手打擊或攻擊。它可以用來形容突然而猛烈的進攻或攻擊,并重點強調襲擊者不會直接面對對方,而是選擇從旁邊或側面進行攻擊。
《旁擊》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方”部,右邊是“手”部。它共包含了7個筆畫。
《旁擊》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法和武術中。在戰場上,士兵常常會利用這一戰術,從敵方的側面或背後給予突然的攻擊,以造成更大的傷害。繁體字形為「旁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旁擊」一詞的寫法為「旁訐」。
1. 在比賽中,運動員采取了旁擊戰術,迅速取得了勝利。
2. 他利用旁擊的方式,成功将敵人制服。
1. 旁觀:指旁邊觀看,不親自參與。
2. 擊敗:指打敗對手,取得勝利。
3. 痛擊:指給予強烈而有力的打擊。
1. 側擊:指從側面攻擊或打擊。
2. 襲擊:指突然而猛烈地進攻或攻擊。
正面進攻:指面對面地進行攻擊或進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