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磚。泛指古物。 陳去病 《辛亥六月金陵雜詩十二章》:“最是不禁腸斷處,故宮陶甓馬來駝。”
“陶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陶甓”字面指陶制的磚塊,其中: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常泛指古物或曆史遺存。例如近代詩人陳去病《辛亥六月金陵雜詩十二章》寫道:“最是不禁腸斷處,故宮陶甓馬來駝”,此處“陶甓”代指金陵(今南京)故宮的古老磚瓦,暗含對曆史遺迹的追思()。
“陶甓”與東晉名臣陶侃相關。據《晉書》記載,陶侃為保持勤勉,每日搬運百塊磚于室内外,後人以“運甓”比喻刻苦自勵的精神()。
現代漢語中該詞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詩歌創作,用于營造古樸意境或借指文物。
《陶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具有土陶質地和甜蜜的味道。
《陶甓》是由部首陶和部首甘組成。陶部的拼音為"táo",甘部的拼音為"gān"。它總共有12畫。
《陶甓》一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國飲食文化。陶甓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一書。字形比較複雜,沒有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陶甓的古代寫法有些變化,但整體字形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
1. 他品嘗了一口陶甓,感到香甜可口。
2. 這個果品是用陶甓制作的,口感非常好。
組詞:陶器、陶塑、陶藝
近義詞:陶罐、陶壺
反義詞:金屬罐、塑料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