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包容愚昧的人。《易·蒙》:“九二,包蒙,吉。” 孔穎達 疏:“包,謂包含。九二以剛居中,童蒙悉來歸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 夫之 ﹞祗畏冰淵,差遠巨憝,則固先生包蒙以養不中之明德所被也。”
(2).泛指愚昧。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宋 葉適 《陳叔向墓志銘》:“ 叔向 掊包蒙之鑰,遊於廣大,而常自言用功益難,進道愈遠。”
“包蒙”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本義:指包容愚昧之人。
引申義:泛指愚昧本身。
“包蒙”的核心含義是“包容蒙昧”,既指對他人的寬容,也暗含對自身愚鈍的認知。其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教化”與“自省”的雙重思想。
包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含義豐富多樣。可以拆分為“包”和“蒙”兩個部分。
“包”字的部首是“勹”,它共有五畫;“蒙”字的部首是“艹”,它共有十畫。
“包蒙”一詞來源于古代,是漢字演變發展的産物。在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包蒙一詞的使用記錄。
在繁體字中,“包蒙”的寫法與簡體字一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古時候的“包蒙”字寫作“包蒙”。
1. 他能夠包蒙過關,順利通過考試。
2. 這個問題包蒙不了,需要仔細研究。
包蒙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包蒙包恩”、“包蒙拾級”等。
類似意思的詞語有包容、容納、接納等。
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排斥、拒絕、否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