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門的意思、筚門的詳細解釋
筚門的解釋
荊條竹木編的門。又稱柴門。常用以喻指貧戶居室。《禮記·儒行》:“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 陸德明 釋文:“ 鄭 雲篳門,荊竹織門也。 杜預 雲柴門也。” 明 劉基 《<呂周臣詩集>序》:“ 周臣 以通濟之才,沉下僚而無怨,篳門陋恭,為詩歌以自適。”參見“ 篳門閨竇 ”。
詞語分解
- 筚的解釋 筚 (篳) ì 用荊條、竹子等編成的籬笆或其他遮攔物:筚門。蓬門筚戶。筚門閨窦(窮人的住處)。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門的解釋 門 (門) é 建築物的出入口,又指安裝在出入口能開關的裝置:門兒。門口。開門見山。 形狀或作用像門的東西:電門。 途徑,訣竅:門徑。門道兒。 舊時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現亦指一般的家庭:門第。門風
網絡擴展解釋
“筚門”是一個漢語成語中的詞彙,通常與“圭窦”連用為“筚門圭窦”,其核心含義可單獨解析如下:
一、基本解釋
筚門指用荊條、竹子等編織成的簡陋柴門,是古代貧寒人家常見的門扉形式,常用來象征居住環境的貧困或身份的低微。
二、詳細說明
-
字義構成
- 筚:原指用竹、荊等植物枝條編織的籬笆或遮擋物;
- 門:即門戶,此處特指簡陋的柴門。
合稱“筚門”即強調門的材質低劣、制作粗糙。
-
象征意義
該詞不僅描述物質條件的匮乏(如“繩樞甕牖之室”),也隱含着對寒門子弟或清貧生活的指代。
-
常見用法
多與“圭窦”搭配,組成成語“筚門圭窦”(或寫作“荜門圭窦”),形容貧苦人家的居所整體簡陋,例如:“筚門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左傳·襄公十年》)。
三、出處與例句
- 古籍出處:最早見于《魏書·李谧傳》和《左傳》,如“繩樞甕牖之室,筚門圭窦之堂”。
- 現代例句:如“這平房,有蓋兒能叫筚門閨窦,無蓋兒就是斷壁殘垣”。
四、相關詞彙
- 近義詞:蓬戶甕牖、荊扉柴門
- 反義詞:朱門繡戶、鐘鳴鼎食
總結來看,“筚門”通過具象的柴門形态,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清貧生活的文學化表達,常見于古文及成語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擴展成語“筚門圭窦”,可參考更多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筚門(bì mén)是一個漢字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筚”部(bī)是木頭加竹頭的意思,而“門”部(mén)表示門扉。所以,“筚門”的意思是用竹子拼接而成的門。
根據《康熙字典》,筚門的筆畫數為11畫。其中,“筚”部的筆畫數為8畫,而“門”部的筆畫數為3畫。
《康熙字典》還指出,“筚門”的來源是古代用竹子制作的門,它通常用于臨時搭建的建築或圍欄。古人常用這種門來隔離、保護或标記邊界。
對于繁體字,筚門仍然保持原來的形狀和意義。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筚門的字形變化不大。它一直保持着用竹子構成門的形象。
下面是幾個例句中使用筚門的場景:
1. 他們用筚門把屋子的前院圍了起來。
2. 這裡的牆上挂着一扇筚門。
筚門還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比如:
1. 筚路藍縷(bì lù lán lǚ):指經過艱難的努力開創事業或修建道路。
2. 筚籍(bì jí):指貧困潦倒、生活艱難。
在意思上,筚門沒有明顯的近義詞或反義詞。它是一個獨特的詞彙,用來形容用竹子拼接而成的門的特殊形式。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