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蒙的意思、包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蒙的解釋

(1).包容愚昧的人。《易·蒙》:“九二,包蒙,吉。” 孔穎達 疏:“包,謂包含。九二以剛居中,童蒙悉來歸己,九二能含容而不距。” 清 王夫之 《牧石先生暨吳太恭人合祔墓表》:“﹝ 夫之 ﹞祗畏冰淵,差遠巨憝,則固先生包蒙以養不中之明德所被也。”

(2).泛指愚昧。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離索晚相逢,包蒙欣有擊。” 宋 葉適 《陳叔向墓志銘》:“ 叔向 掊包蒙之鑰,遊於廣大,而常自言用功益難,進道愈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包蒙”是一個源自《周易》的複合詞,具有深厚的哲學與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核心含義:


一、本義解析

“包” 意為包容、包含、容納;“蒙” 指蒙昧、幼稚、未開化的狀态。

“包蒙” 即包容蒙昧,強調以寬厚之心接納、教化處于蒙昧狀态的人或事物。其核心思想源于《周易·蒙卦》的卦象與爻辭,象征教育者或領導者對啟蒙對象的包容與引導。


二、哲學内涵(《周易》語境)

在《周易·蒙卦》中,“包蒙”體現為教育哲學:

  1. 九二爻辭:“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 指啟蒙者包容各類蒙昧者(無論資質優劣),因材施教可得吉祥(《周易正義》)。
    • 朱熹《周易本義》注:“包蒙”者,有教無類也,強調教育需普惠包容。
  2. 卦象象征:
    • 上艮(山)下坎(水),喻示山泉滋養萬物,如君子以包容之心啟蒙育人(《易傳·象辭》)。

三、引申與運用

  1. 教育領域:

    指教育者以耐心包容學習者的蒙昧,通過引導促其開悟(參考《中國教育哲學通史》)。

  2. 管理思想:

    領導者包容下屬的不足,提供成長空間(見《周易與領導智慧》)。

  3. 文化精神:

    體現中華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如《禮記·學記》所言“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周易正義》(唐·孔穎達):

    釋“包蒙”為“包含蒙昧,受其修束”,強調教化之功。

  2. 《周易本義》(宋·朱熹):

    明确“包蒙”即包容蒙稚,不分賢愚皆施以教育。

  3.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收錄“包蒙”詞條,釋義為“包容蒙昧”,引《周易》為源。

  4. 《辭源》(商務印書館):

    注解“包蒙”為“包容蒙昧之人”,突出其道德教化意義。


“包蒙”既是《周易》中啟蒙智慧的凝練,也是中華文化包容精神的體現。其核心價值在于以寬厚之心接納蒙昧,以智慧引導成長,至今仍對教育、管理等領域具有啟示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

“包蒙”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本義:指包容愚昧之人。

    • 出自《易經·蒙卦》爻辭“九二,包蒙,吉”,孔穎達注疏解釋為“包含童蒙,以剛居中,能含容而不拒”。後引申為對有蒙昧之人的寬容态度。
  2. 引申義:泛指愚昧本身。

    • 如唐代杜甫《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中“包蒙欣有擊”,宋代葉適文中的“掊包蒙之鑰”,均以“包蒙”代指蒙昧狀态。

二、語境與用法

三、總結

“包蒙”的核心含義是“包容蒙昧”,既指對他人的寬容,也暗含對自身愚鈍的認知。其内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教化”與“自省”的雙重思想。

别人正在浏覽...

按兵棒打鴛鴦惼懆避雷線博局常因尺短寸長儲聚蕩然無存刀客打平和啑鹽指牴啎對勁兒二朝放潑撒豪梵事風日附翼攀鱗挂彩龜精洪恩回駁蕙畝護臘呼蘭曒絜頰食戛玉敲冰金城柳絶類攫齧寬博寬廠曠抱攬月廉士民役辇乘千古絕唱谯诟卿輔人名詩榮抃三層大,二層小散花天女上林山吏部山巒折腳缇襲通詞頭裡人萬象森羅歍欽無資響糖獅子謝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