蠹國耗民的意思、蠹國耗民的詳細解釋
蠹國耗民的解釋
同“蠧國害民”。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彼募化亦謀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織為蠹國耗民,彼不耕不織而蠹國耗民者,獨僧尼耶?”
詞語分解
- 蠹國的解釋 危害國家。 宋 蘇轼 《東坡志林·遊士失職之禍》:“ 春秋 之末,至于 戰國 ,諸侯卿相皆争養士……此皆姦民蠹國者,民何以支而國何以堪乎?” 明 張綸 《林泉隨筆》:“ 柳子厚 《憎王孫文》……今
- 民的解釋 民 í 以勞動群衆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人民。民主。民國。民法。公民(在一國内有國籍,享受法律上規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國民(具有國籍的人)。 指人或人群:居民。民族。 勞動大衆的,非官方
網絡擴展解釋
“蠹國耗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像蛀蟲一樣侵蝕國家根基,消耗民衆財富。比喻危害國家和人民利益的行為。
- 同義詞:蠹國害民、禍國殃民、蠹國殘民。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最早見于清代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
“彼募化亦謀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織為蠹國耗民,彼不耕不織而蠹國耗民者,獨僧尼耶?”
(大意:募化本是謀生方式之一,若指責僧尼不耕不織是危害國家人民的行為,那麼其他不勞而獲者是否也該被批判?)
用法解析
- 詞性:動詞性成語,作謂語或定語。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判官員腐敗、制度弊端等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例如:
- 結構分析:
- 蠹:蛀蟲,比喻侵蝕國家資源。
- 耗:消耗,指浪費民力財力。
延伸對比
- 與“禍國殃民”的區别:兩者語義相近,但“蠹國耗民”更強調漸進性破壞(如蛀蟲般),而“禍國殃民”多指直接導緻災難的行為。
該成語通過生動的比喻,警示危害國家與民衆利益的行為,常見于曆史批判或社會評論中。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擴展,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蠹國耗民"這個詞是指某種情況下國家損害人民利益的現象。下面将解釋其各個方面的含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蠹"字的部首是蟲,是由"虍"和"豸"組成的。它的總筆畫數是11。
- "國"字的部首是囗,它的總筆畫數是8。
- "耗"字的部首是而,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蠹國耗民"一詞出自《漢書·衛太子世家》卷二十九:“而駕大騁,耗人甚衆”之文。意指統治者過度揮霍國家財富,導緻民衆生活困苦。
繁體:
"蠹國耗民"的繁體字是"蠹國耗民"。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一些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但是,"蠹國耗民"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例句:
- 這個國家的腐敗和貪污現象已經達到了"蠹國耗民"的程度。
- 經濟蕭條導緻了更多的貧困人口,這正是"蠹國耗民"的結果。
組詞:
- 蠹害:指蛀蟲或其他有害生物對物體或生命造成破壞。
- 揮霍:指浪費、奢侈地使用財富或資源。
- 財富:指擁有的金錢、物資或其他財産。
- 困苦:指生活在艱難、貧困中。
近義詞:
- 揮霍無度
- ************
- 剝削壓榨
反義詞:
- 勤儉節約
- 保障人民利益
- 促進國家福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