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旱魃的意思、旱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旱魃的解釋

[legandary demon causing drought] 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比喻旱象

旱魃為虐,如惔如焚。——《詩·大雅·雲漢》

詳細解釋

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詩·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 孔穎達 疏:“《神異經》曰:‘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裡,一名旱母。’” 唐 杜甫 《七月三日》詩:“退藏恨雨師,健步聞旱魃。” 石靈 《捕蝗者》:“本來大家商議要刨旱魃,後來 袁大爹 着人來叫擡龍王,不要刨旱魃,才改了主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旱魃是中國古代神話中與旱災相關的神怪形象,其含義和演變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定義與起源

旱魃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雲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原指引發旱災的神怪。其起源有兩種說法:

  1. 天神說:黃帝之女"女魃"助戰蚩尤後滞留人間,所居之地無雨,成為旱神;
  2. 災異說:因人類違背天命(如過度開墾)招緻天罰,形成幹旱化身。

二、形象演變

三、文化象征

讀音:hàn bá(ㄏㄢˋ ㄅㄚˊ),"魃"字從鬼從犮,反映古人将災異鬼怪化的造字思維。

注:不同時期文獻對旱魃的記載存在差異,以上綜合了神話、民俗、文字學等多維度考據結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旱魃是什麼意思

旱魃是一個指代炎熱幹旱天氣的詞彙。它來自中國傳統神話中的一種惡鬼,據說在幹旱的季節裡會降臨人間,帶來嚴重的旱災。因此,旱魃常常用來形容極度幹旱的天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旱魃的拆分部首是“魂”(鬼神類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20劃。

來源

“旱魃”一詞最早出現在《山海經》中,這是一本記錄古代地理、民俗、神話等内容的經典著作。在其中有一篇名為“北山經”的部分,記載了旱魃的存在。

繁體

旱魃的繁體字為「旱魃」,其結構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寫旱魃的漢字為「旱薄」。薄在這裡用作形聲兼容字,表示魄魃的發音,而旱則表示幹旱。

例句

1. 這個夏天的旱魃天氣,讓農作物歉收了。

2. 炎熱的旱魃正無情地吞噬着整個大地。

組詞

1. 旱情:指幹旱的情況。

2. 旱地:指沒有足夠水源以供農作物生長的土地。

3. 旱災:因幹旱造成的災害。

4. 旱季:指氣候幹燥,降水極少的季節。

近義詞

1. 幹旱:指缺乏水分的狀态。

2. 炎熱:指氣溫高,使人感到悶熱。

反義詞

1. 濕潤:指有足夠水分,潮濕的狀态。

2. 降雨:指天空釋放水分,形成降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