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守隘。把守城寨關隘。 南朝 梁簡文帝 《賀洛陽平啟》:“每興燔燧之警,常勞守障之民。”
“守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根據權威詞典和文獻記載,“守障”指把守城寨或關隘,屬于軍事防禦行為的描述。例如南朝梁簡文帝《賀洛陽平啟》中提到:“每興燔燧之警,常勞守障之民”,體現了古代對邊疆防禦的重視。
在部分現代詞典中(如查字典),“守障”被擴展為守衛邊防、保衛家園的象征性含義,強調責任感和使命感。這種用法常用于形容軍人、邊防官兵的職責,也可比喻普通人在崗位上堅守(如醫護人員、消防員等)。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與古代烽燧制度密切相關。當時通過在邊境修築障塞(土堡、關隘),并派兵駐守形成防禦體系,“守障”正是這種軍事制度的直接體現。
由動詞“守”(防禦、護衛)與名詞“障”(關隘、屏障)組成,屬于動賓短語,讀音為shǒu zhàng。
注:如需查看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梁簡文帝集》或《古代軍事制度考》等古籍研究資料。
守障這個詞可以指守衛、保護崗位或地方的意思。守障一詞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解析。
守障的部首是宀,表示與房屋或居住相關的意思。筆畫數是10畫,較為繁複。
守障一詞來源于漢字的傳統使用,最早出現在古代的文獻中。在繁體字中,守障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守障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字形結構與現代相似。
以下是一些關于守障的例句:
1. 戰士們守障在國家的邊境線上,保護着祖國的安全。
2. 警察每天在城市的街道上守障,确保市民的生活安甯。
3. 這個崗位是為了守障火災發生時的緊急情況。
守障這個詞可以組成其他詞彙,例如:
1. 守衛(shǒu wèi):指守護、保衛的意思。
2. 守候(shǒu hòu):指等待、監視的意思。
守障的近義詞可以有:
1. 看守(kān shǒu):指監視、守衛的意思。
2. 把守(bǎ shǒu):指守衛、守衛的意思。
守障的反義詞可以有:
1. 攻占(gōng zhàn):指攻擊、占領的意思。
2. 撤離(chè lí):指撤退、離開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