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壤的意思、三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壤的解釋

古時按土質的肥瘠将耕地分為上、中、下三品,稱為三壤。《書·禹貢》:“鹹則三壤,成賦中邦。” 孔穎達 疏:“土壤各有肥瘠,貢賦從地而出,故分土壤為上中下。計其肥瘠,等級甚多,但齊其大較,定為三品。”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若復五爵,度三壤,經井田,免人役。” 唐 陸龜蒙 《幽居賦》:“頌厥土之三壤,託高風之四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壤”是古代農業與賦稅制度中的術語,其核心含義為根據土壤肥瘠程度将耕地劃分為上、中、下三個等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古代統治者為了合理征收賦稅,依據土地肥沃程度、産量高低,将耕地分為“上壤、中壤、下壤”三個等級。這種分類最早見于《尚書·禹貢》,如“鹹則三壤,成賦中邦”,表明大禹時期已用此方法制定賦稅标準。

  2. 曆史文獻依據

    • 《禹貢》記載了九州土地的劃分與貢賦制度,孔穎達疏注提到“土壤各有肥瘠……定為三品”,說明分類标準注重實際産出能力。
    • 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中“度三壤”也體現了這一制度在秦漢時期的延續。
  3. 應用場景
    三壤制度主要用于賦稅征收和土地管理,通過分級實現“因地定賦”,确保稅負相對公平。例如,上等田賦稅較高,下等田則相應減少。

  4. 其他争議解釋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三壤”解釋為“形容人品德高尚”,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讀或混淆。需以曆史文獻記載的農業制度含義為準。

“三壤”是古代土地分級的重要概念,反映了早期農業社會的治理智慧。若需進一步了解其與井田制、賦稅演變的關聯,可參考《禹貢》及相關曆史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壤的意思

《三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三片土地。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壤》由“土”和“土”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三壤》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沒有明确的起源故事或者傳說。它是通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形成的。

繁體

《三壤》的繁體字是「三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三壤」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來說,整體的字形相似,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三壤之間是遼闊的田地。

2. 他們分别在三壤上建起了三座房屋。

3. 這片三壤是我們家傳多年的耕地。

組詞

組詞:三壤之地、三壤園地、三壤之間、三壤相連。

近義詞

近義詞:三地、三方面。

反義詞

反義詞:一壤、獨壤。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