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志》的省稱。《三國志》, 晉 陳壽 記載 三國 魏 、 蜀 、 吳 曆史的著作。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唯 陳壽 《三志》,文質辨洽。”
“三志”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來源與定義
“三志”指晉代陳壽所著史書《三國志》,記載了魏、蜀、吳三國曆史。該用法最早見于南朝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的評述:“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
曆史評價
該書以簡潔嚴謹著稱,被列為“前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後漢書》齊名,是研究三國時期的重要史料。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三志”可指代“堅定的志向、決心和毅力”,強調個人追求目标時的執着精神。但此解釋未見于傳統文獻,可能是現代語言演變的引申用法。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漢典》、查字典及《文心雕龍》相關引述等多方來源。
《三志》是一個詞語,意為三個志向或者三個決心。它可以指一個人的三個願望或者有關特定目标的三個決定。
《三志》這個詞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和“心”,部首是用來确定一個漢字的字意和詞義的輔助符號。
筆畫指的是一個漢字所需要的筆畫數,漢字《三志》總共需要9個筆畫。
《三志》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它的意義較為抽象,旨在表達一個人内心的願望和決心。
《三志》的繁體字為「三誌」。
在古代,「三志」這個詞的寫法會有一些細微的差别。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該詞的寫法為「㕘」。
他有三志:成為一名知名藝術家、為社會做出貢獻、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 三心二意
- 心志堅定
- 三個願望
- 三個目标
- 無志向
- 無決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