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跗蹋的意思、跗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跗蹋的解釋

以足踏地;以足頓地。舞蹈的一種姿勢。《文選·傅毅<舞賦>》:“及至回身還入,迫於急節,浮騰累跪,跗蹋摩跌。” 李周翰 注:“跗蹋,足蹋地也……舞之勢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跗蹋”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fū tà,主要用于描述舞蹈中的特定動作姿勢。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以足踏地或以足頓地的動作,常見于古代舞蹈中。這一動作通過腳部與地面的接觸,形成節奏感或強調舞蹈的力度。

  2. 文獻出處與注解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傅毅的《舞賦》:“浮騰累跪,跗蹋摩跌。”唐代李周翰注解為:“跗蹋,足蹋地也……舞之勢也。”
    此處描述舞者在快速節奏中轉身回旋,通過跺腳、跪地等動作銜接舞蹈段落,展現動态美感。

  3. 舞蹈中的表現
    作為舞蹈姿勢,“跗蹋”可能用于:

    • 配合音樂節拍強化節奏;
    • 表達情緒起伏(如激昂、頓挫);
    • 與其他動作(如“浮騰”“摩跌”)組合,形成連貫的肢體語言。

該詞專指古代舞蹈中以腳部觸地為特點的動作,兼具實用性與藝術表現力。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原文及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跗蹋的意思

跗蹋指的是腳踏、踐踏、蹂躏,引申為侵害、欺壓他人的意思。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對他人權益、尊嚴或尊重的蔑視和踐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跗蹋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走之辶旁),右邊是“踏”(由足旁和達字框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7畫。

來源

跗蹋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文字。在古代,腳踩在他人的身上被視為侮辱和鄙視的行為,因此跗蹋這個詞形成了負面的含義。

繁體字

跗蹋的繁體字為「踐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跗蹋的寫法和現在有些許不同。它的古代寫法為「䟒」,由“⻊”和“趯”(由足旁、水旁和寺字底組成)兩個部分組合而成。

例句

1. 他跗蹋了人民的權益,引起了公衆的憤慨。

2. 他的言行跗蹋了女性的尊嚴,應受到嚴厲譴責。

組詞

蹂躏、踐踏、踩踏、侵害、欺壓

近義詞

蹂躏、踐踏、踩踏、侵害、欺壓

反義詞

尊重、保護、關懷、仁愛、善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