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畿的意思、封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畿的解釋

古指王都周圍地區。《史記·孝文本紀》:“封畿之内,勤勞不處。” 漢 班固 《西都賦》:“封畿之内,厥土千裡。” 唐 元結 《管仲論》:“然後定天子封畿,諸侯疆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封畿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語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以都城為中心劃定管轄範圍的行政區域。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封”本義為劃定疆界,《說文解字》載“封,爵諸侯之土也”,引申為分封、界限;“畿”則特指王都周邊地區,《周禮·地官》鄭玄注稱“畿,猶限也”,二者結合構成古代行政區劃概念。

從詞源演變考察,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窦融傳》“保塞羌胡皆震服親附,安定、北地、上郡流人避兇饑者,歸之不絕。融等遙聞光武即位,乃決策東向,遣長史劉鈞奉書獻馬。帝授融為涼州牧,诏書未至,融等猶守封畿”,此處特指政權實際控制的核心區域。明代張居正《陳六事疏》中“祖宗朝,凡人才可用者,皆儲之散地,備緩急之用...今乃盡取而置之封畿千裡之外”,則強調中央政權的直屬轄區。

在典籍使用中,“封畿”常與“藩鎮”“邊陲”形成語義對照,如《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裡”孔穎達疏“畿者,為之境界”,雖用“邦畿”但詞義相通。清代《皇朝文獻通考》記載“凡封畿要地,皆設八旗駐防”,佐證該詞在典章制度中的實際應用。

現代漢語中,該詞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古代典章制度論述,如中華書局《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将其定義為“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劃單位”。商務印書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将其列為曆史地理術語,建議結合“九服制”“五服制”等古代行政區劃制度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封畿”是古代漢語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

“封畿”指古代王都周圍的地區,特指分封在京城附近的土地。該詞由“封”(分封)與“畿”(國都周邊)組合而成,強調中央政權直接管轄的核心區域。

文獻出處

  1. 《史記·孝文本紀》提到:“封畿之内,勤勞不處”,說明該區域是君主直接治理的行政範圍。
  2. 班固《西都賦》描述:“封畿之内,厥土千裡”,強調其地域廣闊、資源集中。
  3. 唐代元結《管仲論》提出:“定天子封畿,諸侯疆域”,體現其與諸侯封地的層級關系。

近義詞與用法

補充說明

“畿”單獨使用時,特指國都方圓千裡内的區域(如“京畿”),而“封畿”更側重分封制度的政治屬性,常見于史書和賦體文學中。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書》等原始文獻,或查看漢典、滬江詞典的權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闇中白羽扇保禳雹子備至捕桉嘗寇倡俳雠閱道叙調賦诋呵東村女端饬二臣繁華損枝廢殘逢時遇節光備貫行蠱僞航标燈話路黃緜圜好糊糊諱屈茴香餞飲羁鞚躐升留得青山在,依舊有柴燒賣傲明敭拿戰牛皮筒排次片面貧寡齊軌起解秦川齊天鐥榮譽肉袒鋭陣弱才汝穴風聖軌蜃灰神贶身子骨兒疏绌笥箧松皮通池通爽小舍習兵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