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疾瘵的意思、疾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疾瘵的解釋

廢疾,殘疾。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赦孤》:“ 廣寧門 外普濟堂收養異鄉孤貧疾瘵人,冬施粥饘,夏施冰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疾瘵”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釋義

“疾瘵”為古漢語複合詞,由“疾”(疾病)與“瘵”(痨病)組合而成,泛指嚴重的消耗性疾病,特指肺結核(肺痨)。其含義包含兩層:

  1. 字面義:
    • “疾”:《說文解字》釋為“病也”,泛指疾病。
    • “瘵”:《爾雅·釋诂》注“病也”,《玉篇》明确指“痨病”,即今之結核病,以長期咳嗽、咯血、消瘦為特征。
  2. 引申義:

    因結核病在古代屬難治之症,“疾瘵”引申指纏綿難愈、危及生命的重症,如《金瓶梅》中“積年的疾瘵”形容久治不愈的沉疴。

二、文獻用例與語境

  1. 醫學典籍:

    明代張介賓《景嶽全書》載:“疾瘵之證,多屬虛損”,強調其病機與體質虛衰相關。

  2. 文學描寫: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以“疾瘵沉綿”描繪病勢危重,凸顯其緻命性。

三、曆史醫學背景

古代“瘵”專指結核病,因缺乏有效治療手段,患者常“形銷骨立”,故“疾瘵”成為消耗性重症的代稱。中醫理論中,此病歸為“虛勞”“肺痨”,與“痨蟲傳染”(結核杆菌)及氣血虧損相關。

四、現代對應與演變

現代醫學明确“疾瘵”即肺結核。隨着醫療進步,該詞已退出日常用語,僅見于古籍研究與文學引用,但作為病理概念仍具學術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疾瘵”詞條釋義及書證。
  2. 《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對“瘵”的病理學解釋。
  3. 《景嶽全書》《聊齋志異》原典用例(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疾瘵”一詞的含義解釋如下:

疾瘵(jí zhài)
詞義:指嚴重的身體疾病或殘疾,通常表示長期患病或身體機能受損的狀态。

拆解分析:

  1. 疾:本義為疾病,如《韓非子·喻老》中“疾在腠理”即指病症在皮膚表層。引申為痛苦、憂患或快速(如“疾風”)。
  2. 瘵:古漢語中多指久治不愈的疾病,如痨病(結核病),後泛指重病或慢性病。

組合含義:
兩字連用強化了疾病的嚴重性和長期性,特指導緻身體殘疾或功能喪失的病症。例如,古籍中可能用于描述因長期患病導緻的行動不便或身體衰弱狀态。

建議進一步查閱《資治通鑒》《韓非子》等文獻中的具體用例,以了解其曆史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哺糜乘淩撤嘴齒尊次卿大地測量單绡刀刀稻稼鬥艦鬥姆陡搜短供短評杜斷房謀頓遞司伏女篙律告事鞲扞鹳雀樓詭差瑰怪很力恨相知晩洪崖洪胤澗井褧衣積善成德九阙钜賢抗席連船緑萼梅馬蜂窩髦蔽腼顔苗嗣明妝内部暖火盆勤舊瓊敷确固烿烿三關慅慅善氣迎人十八高賢事分釋釋台勑讨罰天賦觀念頹年兔角牛翼味外味文英相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