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刑獄。 唐 歐陽詹 《懷州應宏詞試片言折獄論》:“大則性命,必有鈇鎖之寃焉。”
“鈇鎖”是古代漢語中與刑具相關的複合詞,由“鈇”和“鎖”兩部分構成,其含義可從字形、字義及曆史用法展開分析:
一、單字釋義
鈇(fū)
據《漢語大詞典》,“鈇”指古代斬人的刑具,形如鍘刀。《說文解字》釋為“斫莝刀”,即用于鍘草的刀具,後引申為刑具。例如《漢書·項籍傳》載“孰與身伏鈇質”,其中“鈇質”指刑具的砧闆。
鎖(suǒ)
本義為金屬制成的鍊狀束縛器具,如門鎖、枷鎖。《廣韻》注“鎖,鐵鎖”,《正字通》進一步解釋為“以環紐相勾連,扃固門戶之器”,後亦指刑具中的鐵鍊。
二、複合詞“鈇鎖”的涵義
“鈇鎖”并非現代常用詞彙,但在古代文獻中可指代兩種刑具的組合:
三、文化背景與演變
漢代以後,“鈇”作為刑具逐漸被“鍘刀”替代,而“鎖”從實用工具演變為刑罰符號。唐宋文獻中“鈇鎖”多用于強調司法權威,明清時期該詞使用頻率降低,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曆史研究領域。
(注:參考來源為《漢語大詞典》《說文解字》《資治通鑒》《唐律疏議》等權威典籍,因無公開數字資源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名稱。)
“鈇鎖”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fū suǒ,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鈇鎖”指代刑獄,即與刑罰、監獄相關的制度或場所。其中:
文獻例證
唐代歐陽詹在《懷州應宏詞試片言折獄論》中寫道:“大則性命,必有鈇鎖之寃焉”,意為重大案件常涉及刑獄冤屈。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刑罰體系,可參考《唐律疏議》等典籍。
如需查詢其他生僻詞,可訪問權威詞典網站(如來源)獲取更多信息。
安妥半時褊狷編韋避雷線冰檗踩訪撮取大幻蕩汰丹青手刀痕釣采鳳皇爵狗走後半天潢池穢媟火捺架牟箋香诘治解桎即留緊忙開棍看人下菜科學教育影片狂山磊佹累旬曆練荔枝龍奮摹狀男傧相逆降凝冰偏論僻學普陀乾覆器觀拳擊弱水之隔掃腦兒社會活動收敍抒詞搯膺天職童養媳婦兔葵亹斐溫饫窩兒裡反仙娥妝銜石填海仙童仙女小八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