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詞的意思、抒詞的詳細解釋
抒詞的解釋
運用詞語,表達詞意。 清 趙翼 《瓯北詩話·韓昌黎詩》:“近時 朱竹垞 、 查初白 有《水碓》及《觀造竹紙》聯句,層次清澈,而體物之工,抒詞之雅,絲絲入扣,幾無一字虛設。”
詞語分解
- 抒的解釋 抒 ū 發出,表達,傾吐:抒情。抒懷。抒憤。抒發。各抒己見。直抒胸臆。 挹取,挹注。 古同“纾”,解除。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詞的解釋 詞 (詞) í 語言裡最小的可以獨立運用的單位:詞彙。詞書。詞典。詞句。詞序。詞組。 言辭,話語,泛指寫詩作文:歌詞。演講詞。誓詞。詞章。詞律(文詞的聲律)。 中國一種詩體(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專業解析
"抒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文雅的書面用語,其核心含義是指運用語言來表達思想感情,側重于詞語的選擇、組織與表達方式。它強調通過精煉、貼切的語言文字來傳達内心的感受、見解或情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 核心釋義
- 表達思想感情: "抒詞"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語言文字呈現出來。它關注的是語言作為情感和思想的載體功能。
- 注重詞語運用: "抒"字本身有"表達、抒發"之意,"詞"指詞語、言辭。因此,"抒詞"特别強調在表達過程中對詞語的精心選擇、巧妙組織和恰當運用,以達到準确、生動、有力的表達效果。
- 書面語色彩: 相較于日常口語,"抒詞"更常見于書面表達,如文學創作(詩歌、散文)、演講、評論、正式文書等,追求語言的凝練、優美和深度。
二、 主要特點與用法
- 強調表達過程: 指運用語言進行表達的行為本身。例如:"他在文章中善于抒詞,情感真摯動人。"(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 指表達的内容或方式: 有時也指所表達的具體言辭或表達的風格。例如:"其抒詞委婉含蓄,耐人尋味。"(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與情感、思想緊密相連: "抒詞"通常與表達特定的情感(如喜悅、悲傷、憤慨)或闡述特定的思想觀點相關聯。例如:"詩人借景抒詞,寄托了深沉的鄉愁。"(來源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追求表達效果: 使用"抒詞"往往隱含了對表達效果的追求,如清晰、準确、生動、富有感染力或說服力。
三、 近義詞辨析
- 表達: 含義最廣,泛指用語言、行為等方式表示思想、感情。比"抒詞"更通用,口語書面皆可。
- 抒發: 主要指表達、發洩(感情),如"抒發情懷"。側重點在情感的傾吐,範圍較"抒詞"窄。
- 陳述: 側重有條理地說出或寫出事實或觀點,更客觀、理性。
- 遣詞造句: 指說話、寫作時選擇運用詞語和構造句子,更側重于語言形式層面的技巧,是"抒詞"過程中具體的技術手段。
- 行文: 指組織文字來表達意思,更側重于文章的寫作過程和整體風格。
四、 例句參考
- "魯迅先生的雜文,抒詞犀利,一針見血,具有極強的戰鬥力。"(來源參考: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料庫)
- "這篇演講稿抒詞懇切,情理交融,深深打動了在場的聽衆。"(來源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 "古詩詞中,詩人常借物抒詞,托物言志。"(來源參考:《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抒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抒詞”指通過詞語的運用來表達思想或情感,核心在于語言的選擇與情感傳遞的結合。例如,清代趙翼曾用“抒詞之雅”形容詩文用詞精準且富有感染力。
二、詳細解釋
- 表達功能:常用于文學創作中,如詩歌、散文、歌詞等,通過文字傳遞作者的内心感受或觀點。
- 情感共鳴:強調詞句的情感渲染力,使讀者産生共情,如“直抒胸臆”般直接且真實。
三、字詞構成
- “抒”:本義為“舀出”,引申為表達、發洩(如“抒發”“抒情”)。
- “詞”:指語言單位或語句,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通過言辭傳遞内容”。
四、應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對語言藝術的賞析,如評價詩詞時稱其“抒詞層次清澈,絲絲入扣”。
五、示例參考
清代趙翼在《瓯北詩話》中評價韓愈詩歌時,以“抒詞之雅”說明其用詞精妙且情感表達到位。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在古典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瓯北詩話》或相關文學評析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百克邊圻變現比例尺筆下超生辭絕大涼山得勝葫蘆砥平匪嗣分合凫趨雀躍覆甑感冒哥羅芳夠得上官面兒孤淡裹肚後比歡聞變歌壺尊佳壻雞旦幾會給養镌砻酷楚連茹斂赀樓店務命數艒艒船恧縮盤擔裒覽鋪棻鋪鋪虔虔輕可青筱箔熱地上螞蟻融貫耎毳潤緻扇誘申賀詩味水葵泗涕松裔速裝泰東西統和晚車網民瓦肆瑕不揜瑜閑壤先意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