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檗的意思、冰檗的詳細解釋
冰檗的解釋
喻指處境寒苦艱辛。檗,即黃檗、黃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 清 錢謙益 《劉一燝授光祿大夫母楊氏加贈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則冰檗有聞;撫諸孤于稚弱,則荼苦無間。恒其貞德,終為母師。”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檗的解釋 檗 ò 〔黃檗〕落葉喬木,木材堅硬,莖可制黃色染料,樹皮入藥。簡稱“檗”。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冰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處境寒苦艱辛,常用來形容清苦的生活狀态或堅韌的意志。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冰”和“檗”組成。冰象征寒冷,檗(bò)即黃檗(黃柏),一種性寒味苦的中藥植物。
- 引申義:兩者結合,喻指生活清貧困苦或經曆艱辛磨難,如“飲冰食檗”形容清苦自律的生活狀态。
出處與典故
- 唐代詩詞:白居易在《三年為刺史》中寫道:“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用“冰檗”自述為官時的清貧與勤勉。
- 清代文獻:錢謙益的文書中提到“相夫子于盛年,則冰檗有聞”,形容女性在艱難中堅守節操。
使用場景
- 描述處境:多用于形容物質匮乏或精神壓力下的生活狀态,如“他早年經曆冰檗,終成大器”。
- 贊譽品格:褒義語境下可贊美人在逆境中保持節操或勵志奮鬥,如成語“勵志冰檗”(出自宋代鄭興裔《忠肅集》)。
近義表達
- 飲冰茹檗:同義成語,強調生活清苦與内心堅忍。
- 筚路藍縷:形容創業艱辛,與“冰檗”的困苦含義部分重疊。
擴展知識
- 文化内涵:古代文人常用“冰檗”自喻清高,或通過描述苦難凸顯品德,如《辭海》中強調其象征意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成語典故,可參考《白居易詩集》或宋代《忠肅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冰」是冰凍水的意思,「檗」則是指某種植物。結合在一起,「冰檗」可以表示長時間被冰凍的植物。
「冰檗」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木」,分别代表了水和植物這兩個意思。
根據字的筆畫來看,「冰」字有5畫,「檗」字則有16畫。
關于「冰檗」這個詞語的來源,我不确定,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冰檗」的寫法是「冰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檗」字還有幾種寫法,比如「萡」、「薜」。 不過,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個例句使用「冰檗」這個詞語:他發現了一株冰檗,原本生機勃勃的植物被嚴寒冰封。
「冰檗」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冰檗枝條」、「冰檗地」等。
作為近義詞,「冰檗」可以與「凍結的植物」互換使用。
反義詞則是「鮮活的植物」或者「未被凍結的植物」。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