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檗的意思、冰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檗的解釋

喻指處境寒苦艱辛。檗,即黃檗、黃柏,性寒味苦。 唐 白居易 《三年為刺史》詩:“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 清 錢謙益 《劉一燝授光祿大夫母楊氏加贈一品夫人制》:“相夫子于盛年,則冰檗有聞;撫諸孤于稚弱,則荼苦無間。恒其貞德,終為母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冰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比喻處境寒苦艱辛,常用來形容清苦的生活狀态或堅韌的意志。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唐代詩詞:白居易在《三年為刺史》中寫道:“三年為刺史,飲冰復食檗”,用“冰檗”自述為官時的清貧與勤勉。
  2. 清代文獻:錢謙益的文書中提到“相夫子于盛年,則冰檗有聞”,形容女性在艱難中堅守節操。

使用場景


近義表達


擴展知識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出處或成語典故,可參考《白居易詩集》或宋代《忠肅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檗》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冰」是冰凍水的意思,「檗」則是指某種植物。結合在一起,「冰檗」可以表示長時間被冰凍的植物。 「冰檗」的拆分部首是「冫」和「木」,分别代表了水和植物這兩個意思。 根據字的筆畫來看,「冰」字有5畫,「檗」字則有16畫。 關于「冰檗」這個詞語的來源,我不确定,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的詞語。 在繁體字中,「冰檗」的寫法是「冰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檗」字還有幾種寫法,比如「萡」、「薜」。 不過,這些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用了。 以下是一個例句使用「冰檗」這個詞語:他發現了一株冰檗,原本生機勃勃的植物被嚴寒冰封。 「冰檗」可以組成其他詞語,比如「冰檗枝條」、「冰檗地」等。 作為近義詞,「冰檗」可以與「凍結的植物」互換使用。 反義詞則是「鮮活的植物」或者「未被凍結的植物」。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