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摹狀的意思、摹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摹狀的解釋

[trace] 照事物原樣描摹

詳細解釋

描寫;描繪。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積素齋文》:“先生之文,奏議體質而詞核,論辨格歛而氣舒,記叙工於取緻,碑志深於言情,而於忠烈貞孝之事,尤極意摹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摹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通過語言或文字對事物的形态、特征進行細緻描摹。以下是具體解釋:

一、基本詞義

  1. 描摹事物原貌
    指按照事物的本來樣貌進行描寫或描繪,強調如實呈現。例如清代學者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到“尤極意摹狀”,即指對忠烈貞孝之事進行深入刻畫。

  2. 語言學中的特殊用法
    在語義學中,摹狀詞(如“當今法國國王”)是一種通過描述特征來指代對象的短語,與專名(如“巴黎”)形成對比。這一理論由羅素提出,涉及指稱與描述的哲學讨論。

二、修辭與文學應用

  1. 修辭手法
    摹狀可作為修辭格,通過刻畫視覺、聽覺等感官體驗增強表達。例如《文心雕龍》中“灼灼狀桃花之鮮”用“灼灼”摹寫桃花的鮮豔,屬于摹狀修辭。

  2. 文學創作功能
    在文學中,摹狀常用于塑造場景或人物,如“極意摹狀”指對事件細節進行極緻描寫,以達到生動傳神的效果。

三、語義擴展

該詞還可引申為對抽象概念的形象化表達,例如情感、氛圍的描摹。其近義詞包括“描繪”“刻畫”,反義詞則為“抽象”“概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摹狀的意思

《摹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模仿描繪事物的形狀。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者物體的外貌、特征或者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摹狀》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手部和狀部。手部表示與手有關的事物或動作,狀部表示與外貌、形狀有關的事物。

這個詞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摹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古代,人們通過摹寫來描繪各種形狀,以表達對事物的感受。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用來形容模仿描繪事物形狀的意思。

繁體

《摹狀》的繁體字為「摹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摹狀》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差異,因為漢字的字形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曆了一些變化和演變。

例句

1. 他用精湛的技巧摹狀了一隻小鳥。

2. 這幅畫十分逼真,完美地摹狀了太陽的形狀。

組詞

1. 描摹:描寫事物的形狀、特征。

2. 狀貌:外貌、形狀。

近義詞

1. 描繪:描述事物外貌、形象。

2. 模拟:模仿事物的特征、形狀。

反義詞

1. 抽象:與具體形狀相反,強調概念、思想。

2. 脫離:與描繪形狀相反,表示解脫、脫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