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才能和儀表。《三國志·魏志·董卓袁紹劉表等傳論》:“ 袁紹 劉表 ,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
“器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ì guān,其含義可從不同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才能和儀表,強調人的外在風範與内在能力的結合。該詞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董卓袁紹劉表等傳論》,描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即通過儀表與才幹獲得聲望。
延伸理解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通過言行觀察人的品質與修養”,可能屬于詞義的引申或語境化解讀,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古籍。需注意區分不同來源的釋義差異。
使用場景
多用于評價曆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例如:“他器觀非凡,深受衆人敬重。”
相關成語
與“大器晚成”“藏器待時”等成語中的“器”字含義(比喻才能)存在關聯。
核心含義為“才能與儀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三國志》原文或權威古籍注解。
《器觀》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器和觀。
器:部首為口,總共7畫。
觀:部首為見,總共6畫。
《器觀》一詞來源于《禮記·曲禮上》。在古代,器觀指的是觀察儀器,用來檢查器物是否完好,符合規定。後來,這個詞逐漸引申為觀察和審視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器觀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器觀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器字的上部分是“口”字,下面則是“其”字。觀字則是上面是“目”字,下面是“貫”字。
1. 他從高樓上仔細地觀察着城市的變化。
2. 這個科學家用先進的儀器觀測了銀河系中的黑洞。
器具、器皿、器物、觀察、觀念、觀賞等。
觀看、觀察、察看、察覺。
忽視、不注意、不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