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下半天。《兒女英雄傳》第一回:“今日沒事,有一天的工夫呢,我後半天進城不遲。”
“後半天”是一個口語化表達,通常指一天中“中午12點之後到傍晚之前的時間段”,即廣義上的“下午”。具體解釋如下:
時間範圍
一般指正午12點至日落前(約17-18點),但實際使用中可能根據季節、地區或說話人習慣略有浮動。例如冬季可能縮短至16點前,夏季則可能延至19點前。
與相近詞的區别
使用場景
多用于日常對話中描述時間安排,如:“咱們後半天去公園吧”“會議改到後半天舉行”。在正式場合或書面文件中較少使用。
若需更精确的時間表達,建議使用具體鐘點(如“14:00”“下午三點”)以避免歧義。該詞屬于中性表達,無特殊文化禁忌。
後半天(hòu bàn tiā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下午,即一天中從中午到傍晚的一段時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後(hòu)是由“⺮”(zhú,竹)和“口”(kǒu,口)組成,總計5個筆畫。
半(bàn)是一個獨立的字,由“十”(shí,十)和“刂”(dāo,刀)組成,總計5個筆畫。
天(tiān)是一個獨立的字,由“一”(yī,一)和“大”(dà,大)組成,總計4個筆畫。
來源:
《後半天》這個詞并無明确來源的記載,但大概是由中國古代人們對于一天時間的劃分習慣而形成。
繁體:
後半天的繁體字為「後半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後半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書法風格的變遷和演變,但整體意義一緻。
例句:
1. 我喜歡在後半天的時候散步,天氣比較涼爽。
2. 老師總是在後半天的課堂上播放一些有趣的視頻。
組詞:
1. 後半夜:指半夜的後半部分時間。
2. 後半生:指人生的後半段時間。
3. 前半天:指一天中從早晨到中午的一段時間。
4. 整天:指一整天。
近義詞:
下午、傍晚。
反義詞:
上午、早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