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包苴的意思、包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包苴的解釋

苞苴。借指賄賂或饋贈。《南史·何敬容傳》:“﹝ 敬容 ﹞拙於草隸,淺於學術,通包苴餉餽,無賄則略不交語。”《新唐書·裴寬傳》:“ 寬 義不以包苴污家,適有人以鹿為餉,緻而去,不敢自欺,故瘞之。” 明 陶宗儀 《辍耕錄·譏省台》:“包苴賄賂尚公行,天下承平德未能。”《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符二年》:“包苴滿門,私謁踵路,陰交不逞,密結禁庭,謂之姦可也。”參見“ 苞苴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包苴”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bāo jū,其核心含義為借指賄賂或饋贈。以下從詞源、字義、曆史用例等方面綜合解釋:

1.詞源與基本釋義

“包苴”實為“苞苴”的異寫形式()。原指用草編織的包裹物,後引申為通過財物進行賄賂或禮節性饋贈的行為。古代文獻中,該詞多帶有負面色彩,常與貪污腐敗相關聯。

2.字義分解

3.曆史用例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包苴”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含義更傾向“賄賂”而非中性饋贈,需結合語境理解。

“包苴”最初指代包裹行為,後演變為財物賄賂的隱晦表達,承載古代社會對貪腐現象的批判。如需更詳細文獻例證,可參考《南史》《新唐書》等原始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包苴(bāo jū)這個詞意思是指一個人為了顯得更加突出或出衆,而采取一些不擇手段的行為或手段,以獲取他人的注意或贊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包:部首勹,總筆畫量 5。 - 苴:部首艹,總筆畫量 8。 來源: 《包苴》一詞最早出自《戰國策·魏策一》中的記載。據說,其中的一個故事中,魏國貴族包羞剛剛繼位,他每天都穿着華麗的衣服出現在衆人面前,并借着炫耀自己的外貌和財富來吸引人們的注意。後來,包羞在受到質疑和嘲笑之後才意識到自己的所作所為太過于自戀和過分。因此,從此之後,“包苴”這個詞被用來形容那些為了尋求别人的關注而做出格外努力的人。 繁體: 《包苴》在繁體中的寫法是「包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包苴」一詞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和寫法。在秦朝的《小篆》字體中,「包苴」被寫作「包艹」。而在漢朝的《隸書》字體中,則寫作「包艸」。 例句: 1. 他為了讓自己顯得與衆不同,總是包苴地穿着奇裝異服。 2. 女生們常常會包苴一番,以吸引男生的注意。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包藏禍心、包藏禍意。 - 近義詞:虛榮、炫耀。 - 反義詞:低調、謙遜。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