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勻周遍。《荀子·君道》:“以禮分施,均徧而不偏。”《韓詩外傳》卷四:“君人者,以禮分施,均徧而不偏。”
“均徧”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由“均”和“徧(同‘遍’)”組成,意為均勻周遍、公平全面。以下是詳細解釋:
“均徧”強調分布均勻且全面覆蓋的狀态,常用于描述資源、權利、義務等的公平分配。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說文解字》《荀子》等文獻。
均徧(jūn lián)是一個漢字,由“土”和“⻏”兩個部首組成,共5個筆畫。
均徧是一個比較獨特的漢字,它的發音在漢語中并沒有對應的詞語或音節。它的意思是“普遍”,表示事物分布或存在于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
均徧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古時候,均徧通常用作地名或山水名,表示一個地方或事物的普及和分布廣泛。
在繁體字中,均徧的寫法為「均遍」。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均徧的寫法與現代略有差異。均徧的繁體寫法「均遍」更加清晰地表達了普遍和廣泛的意思。
一些例句的用法:
1. 這種壁紙的設計風格很均徧,適合用在各種家居裝飾中。
2. 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很均徧,吸引了很多遊客和學者前來參觀研究。
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均勻、均衡、均等、均勢
近義詞:廣泛、普遍、普及、全面
反義詞:局限、有限、狹隘、特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