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黏土。《六韬·戰車》:“ 太公 曰:‘圯下漸澤,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
“黏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黏埴”指黏土,特指細膩的黃色黏土()。該詞由“黏”(具有黏性)和“埴”(細膩黏土)組成,強調土壤的黏着特性,常用于描述建築或手工藝中使用的黏性材料。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古代兵書《六韬·戰車》:“黑土黏埴者,車之勞地也”,指黏土導緻戰車行進困難的地形()。
黏埴(nián zh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用作陶瓷的黏土,也可以泛指黏稠的泥土。
黏埴的部首是穴(xué),它總共有16劃。
黏埴一詞最早是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後來成為現代漢語中的詞語。
黏埴的繁體字是黏士。
古時的黏埴字在形狀上可能有所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留了現代的字形結構。
1. 陶工正在用黏埴制作陶瓷。
2. 前方的路面黏埴濕滑,要小心行走。
1. 黏埴磚:用黏埴制作的磚塊。
2. 黏埴陶器:用黏埴制作的陶器。
1. 泥土
2. 黏土
1. 石塊
2. 岩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