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會的意思、歲會的詳細解釋
歲會的解釋
一年收支的總計。《周禮·天官·司會》:“以歲會攷歲成。” 賈公彥 疏:“歲計曰會,以一歲之會計,考當歲成事之文書。” 唐 白居易 《奉天縣令崔鄯可倉部員外郎判度支案制》:“凡官之屬,有堆案盈機之文,有月計歲會之課。”《宋史·食貨志下一》:“方今内外財用,月計歲會,所入不足給所出。”
一年一次的相會。 唐 趙德麟 《商調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知猶近。”
詞語分解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 會的解釋 會 (會) ì 聚合,合攏,合在一起:會合。會審。會話。 多數人的集合或組成的團體:會議。開會。 重要的或中心的城市:都(?)會。省會。 彼此見面:會面。會見。 付錢:會賬。會鈔。 理解,領悟,懂:會
專業解析
歲會(suì huì)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義溯源與典籍用例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 “歲”
本義指木星(歲星),古人以歲星紀年,故引申為時間單位“年”。《說文解字》:“歲,木星也。越曆二十八宿,宣遍陰陽,十二月一次。”後泛指年度、光陰,如《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 “會”
本義為聚合,《說文解字》:“會,合也。”引申為計算、總計,如《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歲會考歲成。”鄭玄注:“會,大計也。”
二、曆史語境中的核心含義
在傳統文獻中,“歲會”特指古代財政制度中的年度財務結算:
- 《周禮·天官·冢宰》載:“歲終,則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會。” 此處的“會”即年度統計文書,與“歲”結合後形成固定術語,指對一年收支的全面核算。
- 《孟子·萬章下》亦有呼應:“會計當而已矣。”趙岐注:“歲會當盈虛。”強調年度賬目需符合實際收支。
三、現代用法與引申
現代漢語中,“歲會”已非常用詞,但可通過典籍理解其延伸含義:
- 年度財政審計:如《中國財政通史》引用清代檔案時,仍用“歲會”指地方年度奏銷制度。
- 時間節點象征:偶見于文學創作,喻指歲月更疊的總結(如“歲會匆匆,人生幾何”),但屬拟古修辭。
四、關聯詞辨析
- “歲計”:與“歲會”近義,側重年度預算(《荀子·富國》:“歲計有餘”)。
- “會計”:源于“歲會”與“月要”(月度彙總),後獨立為專業術語。
參考文獻:
- 許慎. 《說文解字》. 中華書局.
- 鄭玄注, 賈公彥疏. 《周禮注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孫诒讓. 《周禮正義》. 中華書局.
- 趙岐注, 孫奭疏. 《孟子注疏》. 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紙質權威版本,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歲會”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古代財務術語(主要含義)
指一年收支的總計,常見于古代文獻:
- 來源依據:
- 文獻記載:
- 《周禮·天官·司會》提到“以歲會考歲成”,指通過年度會計考核當年的政績。
- 《宋史·食貨志》記載“月計歲會,所入不足給所出”,強調財政收支的年度核算。
- 特點:屬于古代經濟管理概念,類似現代“年度財政決算”。
二、中醫運氣學說術語
在中醫理論中,“歲會”指歲運與歲支五行屬性相同的年份:
- 來源依據:
- 具體規則:
- 如木運臨卯(丁卯年)、火運臨午(戊午年)等,共八年符合條件。
- 這類年份被稱為“氣之平也”,代表氣候相對平和。
三、其他引申含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詞典提到“歲會”可表示同年齡或同領域者的聚集:
- 來源依據:
- 解釋:原指年齡相仿者交流,後引申為行業會議等。但此釋義未見于高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用。
總結建議
- 優先采用古代財務或中醫釋義,二者均有明确文獻支持。
- 若涉及現代場景中的“聚會”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邊隴鷝鴋冰室必要産品草萊持服粗飯寸草不留代詞代追丹薄倒動導輪點題疊次隊仗對撞機方槽翻截繁陰風流倜儻凫靥裘綱紐高自标樹灌滕鬼森森過釁鼓柂鶴林玉露金剛神雞肉咎釁空劾庫銀攔當離纚龍騰虎踯鑪鼎之客梅花疊弭兵民宗謀私蹑屩擔簦潛默傾望氣數已盡去歲繞脖子若明若昧三角函數傷恻傻氣翣翣眼遡波完郛亡國之音溫菘無噍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