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縫纴的意思、縫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縫纴的解釋

亦作“ 縫絍 ”。亦作“ 縫衽 ”。泛指縫紉補綴之事。《宣和遺事》後集:“ 天眷 十年……﹝ 宋欽宗 ﹞水火則隔門取給於監人,飲食畢,不許存火,洗濯縫衽,一一皆取於外。”《剪燈新話·翠翠傳》:“吾衣甚薄,乞持入付吾妹,令浣濯而縫紝之。” 清 方苞 《甲辰示道希兄弟》:“縫紝補綴,皆取辦於工。”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交際》:“縫絍補綴,皆取辦於工。” 葉聖陶 《窮愁》:“媪老而寡,為人縫衽以自活,一寬厚慈祥之婦人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縫纴”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解釋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二、文獻例句

  1. 《宣和遺事》後集:“飲食畢,不許存火,洗濯縫衽,一一皆取於外。”此處指宋欽宗被囚時,衣物縫補需由外人完成。
  2. 清代方苞《甲辰示道希兄弟》:“縫紝補綴,皆取辦於工。”描述家庭中縫補工作依賴工匠。

三、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多被“縫紉”“縫補”等詞彙替代。

四、與“縫紉”的區别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文獻分析,可參考《剪燈新話》《退庵隨筆》等古籍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縫纴》是什麼意思

《縫纴》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縫合和織行,通常指的是用線或者其他細長的物體在布料上進行縫合或編織。

拆分部首和筆畫

《縫纴》的拆分部首是“纟”和“糸”,分别表示絲和紡織物;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

《縫纴》一詞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其中,“縫”是指在物體上進行縫合,對應的漢字是“縫合”;而“纴”則表示編織、紡線,對應的漢字是“紡紗”。兩個詞語結合後,就形成了《縫纴》。

繁體

《縫纴》的繁體字為“縫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縫字曾被寫作“縫”、“鵬”等。纴字則曾被寫作“紝”、“纍”等。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式逐漸統一化,現代的《縫纴》寫法成為了主流。

例句

1. 她用針線巧妙地縫纴了衣裳的破洞。

2. 母親在織布機旁邊紡紗,用心地縫纴着一件新衣。

3. 小紅學會了如何縫纴,現在她能夠自己修補衣物了。

組詞

1. 縫補:指用線或其他材料修補破損的衣物。

2. 縫制:指按照特定的方式和方法用線縫合物體的不同部分。

3. 縫紉:指用針線縫合布料或其他材料。

近義詞

1. 縫合:指用線或其他細長的物體将兩個或更多的部分連接在一起。

2. 織行:指以線、麻等經緯交錯的方式制造織物。

反義詞

1. 拆解:指将原本連接在一起的部分分離開來。

2. 散亂:指沒有經過整齊、有序的排列,處于分散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