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使的意思、安撫使的詳細解釋
安撫使的解釋
官名。 隋 代曾設安撫大使,由行軍主帥兼任。 唐 代前期派大臣巡視撫恤經過戰争的地區或災區,稱安撫使。 宋 代為掌管一方軍民兩政之官,稱安撫使,或稱經略安撫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時稱安撫大使。 遼 金 元 稱安撫使或安撫司,設在西南邊遠地區。 明 清 沿置,為武職土官。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網絡擴展解釋
安撫使是中國古代設置的官職,其職能和職權範圍隨朝代演變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隋唐時期
-
隋代
安撫使最早出現于隋代,稱為“安撫大使”,由行軍主帥兼任,主要職責是戰時穩定軍民。
-
唐代
唐代沿襲隋制,派遣大臣巡視戰後地區或災區,負責安撫民衆、恢複秩序。此時的安撫使為臨時差遣職務,事畢即罷。
二、宋代職能擴展
宋代安撫使職權顯著擴大:
- 初期:作為特派官員處理天災或邊境戰事,如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首設西川、峽路安撫使。
- 後期:逐漸成為常設地方軍政長官,稱“經略安撫使”,統管一路(相當于省級)的軍民事務,多由知州、知府兼任,擁有“便宜行事”之權。
三、遼金元至明清
- 遼金元:在西南邊遠地區設安撫使或安撫司,職能與宋代類似,側重邊疆治理。
- 明清:沿襲為武職土官,多用于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屬世襲地方官。
四、核心特點
- 職能演變:從臨時軍事職務發展為地方常設軍政長官。
- 權力範圍:宋代達到頂峰,兼具民政、軍事管轄權,明清則局限于邊疆武職。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曆史文獻或權威詞典(如、6)。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撫使》這個詞的意思是指負責安撫、安慰他人的人員或職位。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安(宀+女)撫(扌+巴)使(人+司)。
《安撫使》這個詞源于漢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安撫使」。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是一位具有安撫使的才能的人。
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安撫、安慰、撫慰等。
近義詞包括:撫慰者、安慰者、撫育者等。
反義詞可以有:激怒者、憤怒者等。
希望這些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