遞奏的意思、遞奏的詳細解釋
遞奏的解釋
交替奏樂。《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族居遞奏,金鼓疊起。”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遞,疊也。” 三國 魏 卞蘭 《許昌宮賦》:“興七盤之遞奏,觀輕捷之翾翾。” 宋 晏殊 《中園賦》:“舞長袖兮相屬,命歡謡兮遞奏。”
詞語分解
- 遞的解釋 遞 (遞) ì 傳送,傳達:傳遞。投遞。遞送。遞交。遞眼色(以目示意)。呈遞國書。 順着次序:遞補。遞變。遞增。遞減。遞升。遞降(刵 )。 古代指驿車。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奏的解釋 奏 ò 作樂(?),依照曲調吹彈樂器:演奏。奏國歌。奏鳴曲。 封建時代臣子對皇帝陳述意見或說明事情:啟奏。奏議。奏疏。奏折。奏本。奏對。 呈現,取得:奏效。奏功。奏捷(取得勝利)。大奏奇功。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遞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ì zòu,其核心含義為交替奏樂,主要用于描述古代音樂或儀式中不同樂器、樂曲交替演奏的場景。
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指多種樂器或樂曲輪番演奏,形成節奏或旋律的交替效果。例如《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中提到的“族居遞奏,金鼓疊起”,描繪了樂器交替演奏的盛大場面。
-
曆史與文學用例
- 三國時期卞蘭的《許昌宮賦》用“興七盤之遞奏”形容舞蹈與音樂的配合;
- 宋代晏殊在《中園賦》中以“舞長袖兮相屬,命歡謡兮遞奏”表現歌舞與樂曲交替的歡慶場景。
-
其他可能的解釋
個别資料(如)提到“傳遞請求或報告”的引申義,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誤讀或特定語境下的擴展,需謹慎使用。
使用建議:
- 在文學創作或曆史描述中,可引用“遞奏”增強古典氛圍;
- 日常交流中需結合上下文,避免歧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遞奏(Di Zou)這個詞是指将奏章、奏表等上呈給上級官員。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車”,其中,“辶”表示走動的意思,“車”表示交通工具,因此組合起來,表示上交文件的意思。遞奏的筆畫數為14劃。
遞奏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宮廷中,當官員需要向皇帝上報事務時,會提前準備好奏章、奏表,通過隨從或使者将這些文件遞送給皇帝,以表達他們的意見或報告情況。
在繁體字中,遞奏被寫作“遞奏”。
在古代漢字中,遞奏的寫法可能會有細微差異,而隨着漢字的演變和規範化,遞奏逐漸被統一寫作現代漢字中的形式。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将關于項目進展的報告遞奏給領導。”
與遞奏相關的組詞有:“遞交”、“遞送”、“遞信”等。這些詞語都與将東西傳遞、交付給他人有關。
與遞奏近義的詞語包括:“呈報”、“上呈”、“奏章”等。這些詞語都指的是将文件、報告等正式提交給上級領導。
反義詞則可以是“領取”或“接收”,這些詞語表示接收或領取文件、物品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