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拙的意思、粗拙的詳細解釋
粗拙的解釋
粗疏拙劣,不精美。 魯迅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可是從還在眼前的模樣來說,卻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茅盾 《我們這文壇》:“但是朋友,眼前我們卻還隻有龐雜混亂,幼稚粗拙。” 曹禺 《原野》第一幕:“刻工粗拙,但還看得出來是 金子 的模樣。”
詞語分解
- 粗的解釋 粗 ū 疏忽,不周密:粗心。粗疏。粗略。粗率(刬 )。 不精緻,工料毛糙:粗糙。粗劣。粗料。粗紙。粗糧。粗制濫造。去粗取精。 長條東西直徑大的:粗大。粗壯。粗重。粗實。粗線條(a.指毛道粗的線條:b.
- 拙的解釋 拙 ō 笨,不靈巧:笨拙。弄巧成拙。拙劣。 謙辭,稱自己的:拙作。拙見。拙筆。拙著。 巧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粗拙”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cū zhuō,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事物或技藝粗疏拙劣、不精美,常用于形容制作、工藝、表達等方面的粗糙和不夠熟練。例如魯迅在《阿長與〈山海經〉》中提到書的刻印“粗拙”,即指印刷質量低劣。
2.使用場景
- 技藝層面:如手工制品、雕刻等工藝不精細(例:粗拙的木雕)。
- 表達層面:形容語言、文字或藝術表現力生硬、不流暢(例:粗拙的演講)。
- 自然事物:描述物體表面粗糙(例:松樹粗拙的樹皮)。
3.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粗糙(側重質地或做工不細緻)。
- 反義詞:精美、細膩、完美(強調精細與完善)。
4.例句參考
- “這本書印刷粗拙,錯誤百出,一看就是盜版。”
- “他初次嘗試繪畫,筆觸雖粗拙卻充滿質樸之美。”
5.出處與延伸
該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如魯迅、茅盾等作家用以刻畫人物或事物的不完美狀态,帶有一定的寫實色彩。
通過結合具體語境,“粗拙”既可表達客觀缺陷,也可隱含質樸、真實的審美意蘊。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粗拙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用來形容事物粗糙、簡陋或不精細。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粗拙這個詞的部首是禾,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粗拙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秦風·渭川甫疇》中的一句:“彼其之子,美且仁,粗拙而不暇。”意為一個人天真而善良,雖然粗糙,卻無暇顧及其他。
繁體:粗拙的繁體字是“粗拙”。
古時候漢字寫法:粗拙的古代寫法與現代相似,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1. 他的繪畫技巧還很粗拙,需要多加練習。
2. 這座建築物雖然看起來很粗拙,但卻體現了傳統的美學價值。
組詞:粗制濫造、拙劣、馬虎
近義詞:粗糙、簡陋、不精細
反義詞:精緻、纖巧、巧妙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