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暴的意思、槁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暴的解釋

[shrivelled;dried;wizened] 指風吹日曬而幹枯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

詳細解釋

(1).枯幹,曬幹。《晏子春秋·雜上二三》:“今夫車輪,山之直木也,良匠揉之,其圓中規,雖有槁暴,不復嬴矣。”《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2).謂特别顯露。 郭沫若 《十批判書·莊子的批判》:“據說這種人,樣子很巍峨而不至于崩潰,性情很客氣而又不那麼自卑;挺立特行有棱角而不槁暴,天空海闊像瓠落而不浮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槁暴”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其含義可從構詞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詞義解析

“槁”本義為草木幹枯,如《說文解字》釋“槁,木枯也”。“暴”在此處通假“曝”,意為“曬幹”(來源:《漢語大詞典》)。兩字組合後,“槁暴”指物體經過曝曬後變得幹枯的狀态,常見于描述木材、皮革等因失水而變形的情形。

二、文獻出處

該詞典型用例見于《荀子·勸學》:“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此處“槁暴”強調木材經火烤彎曲後,即便曝曬枯幹也無法恢複原狀,比喻後天改造的不可逆性(來源:《荀子集解》)。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槁暴”已較少獨立使用,主要作為文言詞彙出現在學術文獻或成語解析中,例如在古漢語教材中常被用作通假字和詞類活用現象的例證(來源:《古代漢語》王力主編)。

網絡擴展解釋

“槁暴”是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讀音與基本釋義

二、字義拆分與通假說明

  1. 槁:本義為枯幹,如“槁木死灰”。
  2. 暴:此處通“曝”(pù),意為“曬”(、)。
    :“雖有槁暴,不複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勸學》),意為即使木材曬幹後,也不會恢複筆直,因其已被火烤彎曲定型(、)。

三、文獻出處與引申義

四、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槁暴”主要用于文言文教學或引用古籍,日常口語中已罕見。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用“幹枯”“曬幹”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荀子·勸學》原文或漢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井膠暗藏鞍韂本分碧雞坊髀秋逋刻側心沖澹代庸對折犯怵放越吠瑠璃風茄篙律狗油瑰铄蝦蟆護好問化洪葪柏潔慤敬慎酒籌倔奇掘柘枝老荊倰儯理財龍歌鸾林梅漿配送飄樊落溷劈裡叭拉劈劈脫脫僑戶凄怅輕壒輕描淡寫輕舟榮章如湯澆雪少時所有品太康天愛頭婚頭面退修亡逋問狀午枕顯諡仙造協晨斜杆諧熙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