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太平安甯。 三國 魏 曹叡 《野田黃雀行》逸句:“四夷重譯貢,百姓謳吟詠太康。” 唐 李白 《流夜郎聞酺不預》詩:“北闕聖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亂不生於亂,而生於太康之時。”
"太康"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曆史朝代與君主稱號
"太康"是中國夏朝第三位君主姒太康的稱號,其名意為"太平康泰"。《史記·夏本紀》記載:"太康失國,昆弟五人須于洛汭",指其因耽于享樂導緻政權被奪,成為夏朝首次重大政治危機(來源:中華書局《史記》)。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常作為治國警示案例,如《尚書·五子之歌》即以"太康屍位"批判昏庸統治。
二、地理名稱
"太康"現為河南省周口市轄縣,得名于夏王太康曾在此築城定居。據《太康縣志》記載,該地西漢始置"陽夏縣",隋文帝開皇七年(587年)改稱太康,沿用至今(來源:太康縣人民政府官網)。縣域面積1761平方公裡,戶籍人口約152萬(2020年數據),屬黃淮平原農業大縣。
三、古代人名
除夏王太康外,西晉司馬氏宗室中有"齊王司馬攸嫡長子司馬蕤,字太康"的記載(來源:《晉書·卷三十八》)。此名取《尚書》"民用康乂"之意,寄寓治國安邦之願。另據《元和姓纂》,魏晉時期部分士族以"太康"為表字,彰顯儒家治國理念。
四、文學意象
在古典詩詞中,"太康"常與"永嘉"對仗出現,如清人趙翼《陔餘叢考》"永嘉山水秀,太康人物稠",借曆史地名營造時空對照的文學意境。現代作家二月河《乾隆皇帝》亦引用"太康之治"典故構建曆史叙事框架(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品注釋)。
五、相關詞語
“太康”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具體如下:
若需進一步了解地名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地方志資料。
阿賴耶百二山川暴蹶不腐草檄察見淵魚瘛瘚崇和重彈出言成章辭拒蹙金結繡單程鬥疊耳聒子反射角風暴賦物光麗關原鬼丑黑沉篁筱畫翣蝴蝶瓦家廷解下進德修業居官鈞弦考覆克臬斂屦靈洲慺誠鸾颠鳳倒螺岡粘聚配音平治天下七兵青環窮識泣前魚善思善習沈鈎衰女四六體田路阗咽貼現頭暈眼花武德迕逆相戹仙羽消耗希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