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碧鷄坊 ”。街巷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 唐 詩妓 薛濤 曾住此。其地所種海棠特富豔。 唐 杜甫 《西郊》詩:“時出 碧雞坊 ,西郊向 草堂 。” 仇兆鳌 注引《梁益記》:“ 成都 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 碧雞坊 。” 宋 陸遊 《病中久止酒有懷成都海棠之盛》詩:“ 碧雞坊 裡海棠時,彌月兼旬醉不知。”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巴 蜀 ﹞海棠富豔, 江 浙 則無之。 成都 燕王宮 、 碧鷄坊 尤名奇特。” 吳梅 《讀朱素臣<秦樓月樂府>》詩:“記取 玉簫 來世約, 虎山 山下 碧雞坊 。”
“碧雞坊”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曆史與地理背景:
地理位置
碧雞坊是古代成都的街巷名,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屬于唐代成都“一百二十坊”中的第四坊。
文化關聯
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曾居于此地,坊内以種植富麗的海棠聞名。杜甫《西郊》詩中“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即指此處,陸遊也曾賦詩提及此坊的海棠盛景。
建築背景
昆明“金馬碧雞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年),由東側金馬坊和西側碧雞坊組成,高12米、寬18米,雕梁畫棟,是昆明八景之一。
傳說與象征
坊名源于當地神話:金馬象征滇池龍馬,碧雞代表神鳥孔雀,兩者被視為昆明風調雨順的守護神。坊間還流傳“金碧交輝”奇觀,即特定時刻日月之光分别投射兩坊倒影交疊。
曆史變遷
原建築于20世紀60年代被毀,1997年重建,現為昆明市中心重要文化地标。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提到“碧雞坊”為形容容貌美麗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建議以地理及曆史解釋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昆明金馬碧雞坊的傳說或成都薛濤故居詳情,可查閱相關地方志或旅遊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