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退歸修德。《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文王 有退修之軍, 孟津 有再駕之役。” 李善 注引《左傳·僖公十九年》:“ 子魚 言於 宋公 曰:‘ 文王 聞 崇 ( 崇侯虎 )德亂而伐之,軍三旬而不降,退而修德復伐之,因壘而降。’”
(2).道教語。指退隱修煉。《蕩寇志》第一三二回:“小姐有志退修,定當早證妙果。”
“退修”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退歸修德
指退隱後修養德行,源自古代文獻。例如《文選·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中提到的“退修之軍”,引用了周文王退而修德後伐崇侯虎的典故。
道教術語
表示退隱修煉,追求精神或修為的提升。如《蕩寇志》中“小姐有志退修”即指隱退修行。
在出版領域,“退修”指編輯部對論文提出修改意見的過程。具體要求包括:
兩種含義的共同點在于“退而完善”,但前者側重道德或修為的修養,後者屬于學術規範流程。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
《退修》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放棄修行或者中斷修養。這個詞語主要用于修道者或者修行人士專指放棄修行的行為。
《退修》的部首是人字旁,表示與人有關。它的拼音是tuì xiū,總共有9個筆畫。
《退修》這個詞語是由中國古代的輿地學家、地名學家所著的《方輿勝覽》中首次出現。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退修」。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現代有所不同。《退修》在古時候的寫法是「退臼」,表示放棄修行的那條臼。
1. 他曾是一位虔誠的修道士,但最終選擇了退修回家照顧年邁的父母。
2. 在他的修行中,他經曆了一次退修的階段,重新思考自己的修行目标。
退休、退學、退役、退賠
放棄修行、離開修道、中斷修養
堅持修行、繼續修道、保持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