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逃遁,逃亡。 明 高啟 《夏珪風雪歸莊圖》詩:“江雲粘波晚模糊,青山忽失如亡逋。”
(2).逃亡的人。 宋 蘇轼 《臘日遊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詩:“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後難摹。”
“亡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來源及文學典故綜合解釋如下:
詞語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語境,現代口語較少見。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例如名詞用法需依賴語境明确指代對象。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詩詞注解。
《亡逋》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意思是失去了逃跑的機會或能力。指的是逃亡的人無法逃脫,或者逃跑計劃失敗。
《亡逋》由兩個部首組成:
《亡逋》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亡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漢書·卷十一·病問上》中,用于形容失去逃亡機會的人。後來,逐漸成為描述逃跑失敗的意思。
《亡逋》的繁體字為「亡逋」,拆分部首和筆畫數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亡逋」的寫法并非現在的樣子,而是「亾逋」。字形上的區别主要在于「亡」部首的上半部分,古代寫法中更加複雜。
1. 在那座荒涼的山區中,打團夥的逃犯們已成為亡逋,無處可逃。
2. 這個強盜在逃亡途中被捕,他的亡逋使他付出了代價。
3. 當我面對困境時,我不想成為亡逋,而是要勇敢面對并找到解決辦法。
1. 逍遙亡逋(xiāo yáo wáng bū):形容自由自在地逃跑。
2. 逢兇化吉(féng xiōng huà jí):形容遇到危險而能逢兇化吉,化險為夷。
3. 輾轉反側(zhǎn zhuǎn fǎn cè):形容因為内心矛盾無法入眠,反複思考。
近義詞:逃亡、亡命、遁逃
反義詞:脫逃、抓捕、囚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