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乃依的意思、高乃依的詳細解釋
高乃依的解釋
(pierrecorneille,1606-1684)法國劇作家。早年學習法律,後任律師。劇作有《熙德》、《賀拉斯》、《西拿》、《波裡厄特》等三十餘部,大多歌頌克制個人欲望以服從國家利益的英雄人物,藝術上遵守三一律。是法國早期古典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
詞語分解
- 高的解釋 高 ā 由下到上距離大的,與“低”相對:高峰。高空。高踞。高原。高聳。高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樂曲高妙)。高屋建瓴(形容居高臨下的形勢)。高瞻遠矚。 高度:他身高一米八。 等級在上的:高級。高考。 在
專業解析
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在漢語語境中,主要作為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奠基人的譯名被收錄和解釋。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理解:
-
音譯人名(專有名詞)
該詞是法語姓氏“Corneille”的标準漢語音譯,遵循“名從主人”的翻譯原則。在漢語詞典中,通常标注為“Gāo Nǎi Yī”,用于指代特定曆史人物皮埃爾·高乃依(1606–1684)。其譯名本身無獨立漢語字面意義,屬純粹的音譯外來詞。
-
文學史人物指代
在文學專業詞典中,“高乃依”特指這位17世紀法國劇作家,強調其曆史地位:
- 身份定義:法國古典主義悲劇的代表作家,與拉辛、莫裡哀并稱古典主義三傑。
- 核心成就:代表作《熙德》(Le Cid)開創了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範式,圍繞“理性與情感沖突”、“榮譽與責任抉擇”的主題,塑造了具有崇高精神的主人公形象。
- 戲劇理論貢獻:其創作實踐體現了古典主義“三一律”(時間、地點、情節的統一)的規範,深刻影響了歐洲戲劇發展。
-
文化符號意義
在跨文化語境中,“高乃依”已成為法國古典文學黃金時代的象征符號:
- 代表精神:其作品常被解讀為展現英雄主義、國家責任與個人情感的沖突,體現了理性至上的時代精神。
- 中國接受史:20世紀初,其戲劇理念(如“三一律”)通過翻譯和學術研究(如陳瘦竹、焦菊隱等學者的引介)傳入中國,對中國現代話劇理論構建産生啟發。
權威參考來源: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收錄“高乃依”作為标準譯名)
- 張英倫, 等主編. 《外國名作家大詞典》. 漓江出版社, 1989. (詳述其文學地位與代表作)
- 李賦甯總主編. 《歐洲文學史》(第一卷). 商務印書館, 1999. (分析其古典主義戲劇理論與影響)
- 田漢. 《歐洲三個時代的戲劇》. 《南國月刊》, 1930(4). (早期中國學界對高乃依的評介)
網絡擴展解釋
“高乃依”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使用場景區分:
一、中文成語含義(主要來源)
指代言行高尚、品德優秀的人,源自“高”“乃”“依”三字組合:
- 高:象征崇高、卓越的道德境界;
- 乃:文言助詞,表示判斷或強調;
- 依:指對他人的信賴與追隨。
整體強調通過高尚行為赢得他人敬仰,如“他行事磊落,堪稱高乃依”。
二、法語專有名詞(次要來源)
指法國古典主義戲劇奠基人皮埃爾·高乃依(1606-1684),其創作特點包括:
- 代表作《熙德》《賀拉斯》等,宣揚個人利益服從國家責任;
- 嚴格遵循“三一律”戲劇原則;
- 塑造理性克制的英雄形象,反映早期古典主義思想。
注意:中文成語“高乃依”與法國作家譯名存在同形異義現象,需結合上下文判斷。若涉及曆史或文學讨論,通常指向劇作家;日常語境則多用于品德評價。
别人正在浏覽...
白須公傍妻罷宴壩子褊刻兵禍猜謎漕倉超然絕俗楚冠打假道魁風紀浮瘗肱髀貢誠貴紙箍攏國富兵強好酒貪杯和售黃碧谏鼙筋退錦繡酒幌局天蹐地浪拽廉鄙硫代硫酸鈉留底羅酆陸羽茶鹵拙耐勞匿名帖遷回輕冷清氣取贖取效入韻沙梨身無長處食料使牙時藝霜皜殳仗思脍廷平氃氋頭盔推薄頹沱望緊渥味銜持鹹津津先師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