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褊刻的意思、褊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褊刻的解釋

褊急刻薄。 唐 王勃 《三國論》:“﹝ 曹操 ﹞弊於褊刻,失於猜詐。”《舊唐書·曹華傳》:“ 王遂 為 沂 、 兗 、 海 觀察使,褊刻不能馭衆,為牙将 王弁 所害。” 明 李贽 《哭承庵》詩:“君心何仁厚,我心何褊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褊刻”的漢語詞典釋義

“褊刻”是由“褊”和“刻”兩個語素組成的複合詞,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特征。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其釋義為:

  1. 詞義解析

    指氣量狹小且待人苛刻,多含貶義。例如:“褊刻之人,常因小事斤斤計較。”

    • 褊:本義為衣服狹小,引申為心胸狹窄、氣量小。《說文解字》中注:“褊,衣小也。”
    • 刻:原指雕刻,後衍生出“嚴苛、不寬容”的含義,如“刻薄”“刻毒”。
  2.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文學作品或曆史文獻中,描述性格缺陷。例如《清史稿》中“性褊刻,不容人過”即強調對人的嚴苛态度。

  3. 參考來源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

(注:因權威詞典無官方公開的線上版本,未提供鍊接,以上文獻可通過正規出版物或圖書館查閱。)

網絡擴展解釋

“褊刻”是一個漢語詞彙,由“褊”和“刻”組合而成,具有特定的語義内涵和情感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2.出處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具有貶義色彩:


3.近義詞與語境


4.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中較少使用,但可借以形容某些人“嚴苛而不通情理”的處事風格。例如:“他因褊刻的作風,在團隊中漸失人心。”

若有進一步的語言學考據需求,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礙腳暴漲罷俗别來無恙秕言謬説浡亂步玄鬥彩電才調采制車轓鉏畲蹎蹶點頭咂嘴鼎足而居董仲舒二和燔蕩法室廢氣鳳竹覆敗負壘符使冠佩國毀古悫合慶鍧鍧監寺肩頭監鄉腳底闆結膜炎具領連錢荇羅掘謾說昴星鳴杼拟題蟠幽認爲容鬓儒宗三素市亭十通受制于人四言八句隨驸歎揚掏腰包天可汗挑鬥屯聚仙閃宵中轄邑錫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