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達真誠之心。 唐 劉禹錫 《故荊南節度推官董府君墓志》:“中年奉浮圖,説三乘,用是貢誠於清賢,乃被辟書。” 唐 元稹 《論西戎表》:“今 庸 蜀 有犬吠之警,南蠻絶貢誠之路,陛下又輟邊将以統問罪之師。”
"貢誠"是漢語中由"貢"與"誠"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雙重維度:
一、字義溯源
"貢"在《說文解字》中釋為"獻功也"(來源:漢典網),本指古代臣民向君主進獻物品,後引申為奉獻、呈獻之意;"誠"在《爾雅》中注為"信也"(來源:國學大師網),強調真實無僞的品格。二字組合形成動賓結構,字面可解作"進獻誠意"。
二、語義延伸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特指臣子通過進貢行為表達政治忠誠,如《尚書·禹貢》記載諸侯"任土作貢"以彰誠心(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現代語境中可引申為通過具體行動展現真摯情意,常見于書信及禮儀文書,如"謹具薄禮,用表貢誠"。
三、文化内涵
作為儒家禮制思想的具象化表達,"貢誠"承載着"禮以節情,樂以發和"的倫理價值(來源:中華經典古籍庫),強調物質貢獻與精神誠意的高度統一,這一理念至今影響着東亞文化圈的交際禮儀。
(注:本文釋義綜合參考自《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語義研究成果。)
“貢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用法及文獻引用三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貢誠”指以真誠的态度表達心意或踐行誠信,強調不虛僞、信守承諾的品德。其中“貢”本義為進獻、奉獻(如《爾雅》釋為“賜也”),而“誠”指發自内心的真實态度(如《禮記》言“誠者天之道也”)。
二、應用場景
三、延伸解讀 該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文學創作。其核心價值在于将“奉獻行為”與“真誠态度”結合,既有行動層面的付出,又包含精神層面的純粹性。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文獻(如《後漢書》)中“貢”單獨使用時另有“推薦人才”的含義,但“貢誠”組合後主要保留真誠奉獻的語義。
可通過漢典網()或查字典()查閱更詳細的古籍用例及字源分析。
半影薄幹豹弢憊損禀化層棟長話充腹初中吊橋多方百計風流事過唝嗃躬覽灌鋼詭誕不經谷糧故廬漢堡河海大學戶家蹇蹷簡體洊陟借譽荊笄浸薰決鬥決烈況于庫房老屋羸惙連車利用厚生螺杆曼纓門公念想樸椽氣調企而望歸親禮曲洑散卓上情下達沙魚聖武視生貪情喎斜王葛微骨我黼子佩物變烏輪仙風道格相仗校學襲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