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梅的意思、槁梅的詳細解釋
槁梅的解釋
即烏梅。《新唐書·蕭倣傳》:“﹝ 蕭倣 ﹞拜 嶺南 節度使。南方珍賄叢夥,不以入門。家人病,取槁梅於廚以和劑。 倣 知,趣市還之。”
詞語分解
- 槁的解釋 槁 ǎ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古同“藁”,草。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梅的解釋 梅 é 落葉喬木,品種很多,性耐寒,初春開花,有白、紅等顔色,分五瓣,香味很濃,果實球形,味酸:梅花。梅子。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槁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 詞義:即烏梅(一種中藥),指經過熏制或曬幹的梅子,呈黑褐色,常用于藥用或調味。
- 拼音:gǎo méi
- 注音:ㄍㄠˇ ㄇㄟˊ
2.曆史用例
- 出自《新唐書·蕭倣傳》的典故:唐代官員蕭倣任嶺南節度使時,家人因生病私自取槁梅入藥,蕭倣得知後要求從市集重新購買歸還,以示廉潔。
3.延伸說明
- 烏梅特性:槁梅(烏梅)由未成熟的青梅加工而成,味酸澀,中醫認為其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等功效。
- 文化關聯:此詞在古籍中多用于體現人物品行,如蕭倣的清廉正直。
4.參考資料
- 更完整釋義可查看《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梅(gǎo méi)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含義指的是枯槁的梅花。按照字的構成和拆分,槁梅的部首是木(mù),筆畫的數量是15畫。
槁梅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例如唐代詩人杜牧的《秋夜将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有一句“槁梅獨立薔薇杜鵑”,形容在秋天即将過去時,花朵已經凋謝殆盡的景象。
在繁體字中,槁梅的寫法是枵梅。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通過觀察《說文解字》等古代字典來了解槁梅的古字形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槁梅的用法: “冬天的時候,槁梅的花枝上還殘留着幾朵紅豔的花瓣,給人帶來了一絲令人感動的美。”
與槁梅相關的組詞有槁木、槁臘、枯梅等。近義詞可以是凋謝、凄涼,而反義詞可以是鮮花、繁盛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