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憫恤的意思、憫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憫恤的解釋

憐恤。 唐 柳宗元 《謝李中丞安撫崔簡戚屬啟》:“儻非至仁厚德,深加憫恤,則流散轉死,期在須臾。”《元史·泰定帝紀二》:“今當恐懼儆省,力行善政,亦冀陛下謹慎修德,憫恤生民。”《說唐》第二回:“今既廢黜,不可加罪,還宜憫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憫恤”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mǐn xù,其核心含義是對他人遭遇的憐憫與體恤,并伴隨實際的關懷或幫助。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憫恤”強調對他人困苦或不幸的深切同情,且通常包含主動幫助的意願。例如對災民、孤寡等弱勢群體的關懷。


二、詳細解釋

  1. 情感與行動結合
    不同于單純的同情,“憫恤”更注重通過行動減輕他人痛苦,如唐代柳宗元在《謝李中丞安撫崔簡戚屬啟》中提到“深加憫恤”,即指通過實際措施救助流離失所的人。

  2. 曆史文獻中的使用

    • 《元史》記載帝王需“憫恤生民”,體現統治者對百姓疾苦的體察。
    • 古代小說《說唐》中亦用“還宜憫恤”表達對受難者的寬待。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憫恤”是一個兼具情感深度與行動指向的詞彙,既體現人文關懷,也強調社會責任。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元史》或柳宗元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憫恤

憫恤(mǐn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憐憫和關懷的意思。它由“心”和“恤”兩個部首組成。

部首“心”表示和情感、思想有關,起到注重内心深處意念的作用;部首“恤”表示對人的憐憫和關懷,體現出關心他人的意義。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憫恤這個詞彙。

憫恤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論語·述而》一章中,孔子在這裡用來形容有同情心、關心他人疾苦的人。

在繁體字中,“憫”字的寫法保持不變,而“恤”字則換成了“卹”的形式。繁體字中的憫恤與簡體字的憫恤是一樣的,隻是書寫形式有所不同。

古時候,憫恤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憫攵”或“憫爻”,其中“攵”、“爻”都是表示手的部首,意味着用手心去感受别人的苦難。這種表示悔恨和憐憫的寫法,與現代的寫法略有差别。

以下是幾個關于憫恤的例句:

1. 他經常憫恤貧苦的人,盡力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2. 那個慈善家對孤兒們非常憫恤,經常為他們提供食物和衣物。

憫恤的一些組詞包括:

1. 憫恤心情:指關心他人并表達出同情的心情。

2. 憫恤無邊:形容憐憫和關懷的範圍廣泛,沒有限制。

憫恤的近義詞包括憐憫、同情、同仁等詞語,它們都表達了對他人不幸遭遇的關心和同情。反義詞則可以是冷漠、無情等,它們表示對他人苦難漠不關心或缺乏同情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